• 未意识到错误影响错误后调整的电生理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现有研究一致认为意识到错误可引起错误后调整, 但是未意识到错误能否促使个体进行错误后调整尚存争议。本实验采用基于go/no-go范式的错误意识任务考察上述问题, 并根据被试对自己按键反应正误主观报告将no-go错误反应分为意识到错误和未意识到错误。行为结果发现, 意识到错误和未意识到错误后正确率均显著高于正确击中试次(正确go试次)后正确率; 但是, 意识到错误后试次反应时显著快于正确击中后反应时, 未意识到错误后反应时显著慢于正确击中后反应时。该结果表明两类错误均优化了错误后行为表现, 但是意识到错误后被试调整速度加快, 未意识到错误后被试调整速度减慢。进而, 时频分析发现意识到错误相较于未意识到错误诱发显著更强的alpha波能量。并且, 前者在错误意识主观报告前已诱发alpha波, 后者在错误意识主观报告反应后诱发alpha波。该结果表明意识到错误一直处于持续的注意监控中, 而未意识到错误是任务引起的暂时注意控制。因此, 本实验说明错误意识影响错误后调整, 意识到错误可能采用类似主动性控制的策略调节错误后行为, 而未意识到错误可能采用类似反应性控制的策略调节错误后行为。

  • 基于不同冲突水平的认知控制对性别刻板印象表达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26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分工虽有所变化, 不过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观念仍然存在。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关注到性别刻板印象激活的一致性效应, 但在不同冲突水平的任务背景下, 不同条件诱发的认知控制对性别刻板印象表达的影响尚不明确, 因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本研究基于经典的双重控制理论和冲突监控理论, 探究不同任务冲突试次比例条件对性别刻板印象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目标信息为图像刺激时, 不同冲突比例的任务水平对性别刻板印象的表达没有差异;(2)而当目标信息为语义刺激时, 高冲突比例的任务水平易抑制性别刻板印象的表达, 低冲突比例的任务水平易加强性别刻板印象的表达, 并且高冲突水平下产生的认知控制加工能够在随后不同的任务中得到保持。这些结果表明不同冲突比例水平的任务引发的认知控制可以抑制性别刻板印象的表达, 但会受到信息呈现形式的影响。

  • 未意识到错误影响错误后调整的电生理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7-01

    摘要: 现有研究一致认为意识到错误可引起错误后调整,但是未意识到错误能否促使个体进行错误后调整尚存争议。本实验采用基于go/no-go范式的错误意识任务考察上述问题,并根据被试对自己按键反应正误主观报告将no-go错误反应分为意识到错误和未意识到错误。行为结果发现,意识到错误和未意识到错误后正确率均显著高于正确击中试次(正确go试次)后正确率;但是,意识到错误后试次反应时显著快于正确击中后反应时,未意识到错误后反应时显著慢于正确击中后反应时。该结果表明两类错误均优化了错误后行为表现,但是意识到错误后被试调整速度加快,未意识到错误后被试调整速度减慢。进而,时频分析发现意识到错误相较于未意识到错误诱发显著更强的alpha波能量。并且,前者在错误意识主观报告前已诱发alpha波,后者在错误意识主观报告反应后诱发alpha波。该结果表明意识到错误一直处于持续的注意监控中,而未意识到错误是任务引起的暂时注意控制。因此,本实验说明错误意识影响错误后调整,意识到错误可能采用类似主动性控制的策略调节错误后行为,而未意识到错误可能采用类似反应性控制的策略调节错误后行为。

  • 知觉冲突印象形成的认知控制策略:以刻板化信息与反刻板化信息为例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24

    摘要: 以刻板化信息与反刻板化信息为例,采用词义Stroop范式和掩蔽版的目标-启动范式分别将实验任务分成高、低知觉负载或阈上、阈下启动两种水平,考察冲突信息知觉负载水平及其强度对他人印象形成的认知控制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1)冲突信息启动方式与知觉负载的动态变化决定了个体对刻板化信息与反刻板化信息印象形成的认知控制策略。反应性控制耗费的认知资源少,对刻板一致化信息的印象加工更快捷,而对刻板冲突化信息的印象加工更缓慢,且易激活反刻板印象;而主动性控制耗费的认知资源多,对刻板一致化信息的印象加工更缓慢,而对刻板冲突化信息的印象加工更快捷,且易出现刻板印象偏差。(2)认知控制对刻板化信息与反刻板化信息采取不同的加工模式。刻板化信息与反刻板化信息同时在阈上启动时,其加工方式受到有意操作系统的主动性控制,即进行可意识到的、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而当这两类信息同时在阈下启动时,其加工方式受到自动监控系统的反应性控制,即进行无意识的、不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这些结果表明,个体通过所知觉到的刻板化信息与反刻板化信息,能灵活地在两种认知控制系统(有意操作系统vs.自动监控系统)中进行权衡,调节其权重(即,要么启动主动性控制,要么偏向反应性控制),从而形成对他人最有利的印象加工策略。即便处于知觉阈限之下,个体仍能通过无意识认知控制的方式对他人印象进行加工。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