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念在考试焦虑干预中的应用: 基于NIH阶段模型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摘要: 考试焦虑导致诸多不良后果,而传统干预模式效果不够理想。正念的疗效获得广泛验证后,学界将其引入考试焦虑的干预中。NIH阶段模型将心理干预措施的发展划分为基础研究、干预生成/细化、疗效检验、混合疗效-实效检验、实效检验、实施和传播6个阶段,其初衷旨在推动干预的实施和传播。基于该模型,首先分析正念影响考试焦虑的机制,尔后从初步检验疗效完善优化干预模式和促进实施和传播三个取向梳理现有考试焦虑的正念干预研究。最后,对照模型初衷,结合正念干预的特异性,提出未来研究应重视探索疗效机制、加强实用性研究、对正念干预的基本问题保持敏感(包括:完整的正念练习应包含开放监控、收集干预依从性数据、重视正念态度的学习、考虑东西方文化不同自我观的影响),以更好地促进干预的实施和传播。

  • 自下而上提升组织绩效的主动尝试:基于动态过程视角的工作重塑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22

    摘要: 员工自下而上主动改进和重塑工作能够有效地弥补企业自上而下工作设计激励不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聚焦工作重塑,探讨如何通过个人和团队的工作重塑提升组织绩效。首先,基于行动理论,深入分析工作重塑行为本身,从而构建工作重塑的动态过程模型,并细致地阐述了工作重塑的发展过程以及工作重塑在个体和团队两个层次相互影响的过程。其次,从个体层探究了员工工作重塑影响个体绩效的两个机制。最后,应用团队过程视角,阐释了团队工作重塑影响团队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提炼出的工作重塑动态过程模型能为组织将工作重塑扩散并固化为可推广的工作模式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参考。

  • 调节焦点视角员工追随选择分化: 前因与后果的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追随行为是组织员工以组织目标为导向, 能动地与领导力和组织情境交互作用的多态行为。经对国内外学界相关研究现状的梳理分析, 目前对这类多形态员工行为的研究还很薄弱。为此, 从调节焦点理论视角, 展开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前因及对后果差异影响机制的研究, 首先是基于两种不同调节焦点的员工追随行为的内涵结构与测量研究; 然后, 揭示影响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三层面前因机制, 即领导特征对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影响及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组织特征对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影响及员工组织公平感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个体特征对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影响及领导反馈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最后检验员工不同调节焦点追随行为对工作绩效的差异作用效应。以期推动追随理论更加契合组织实务。

  • 让建言更多含金量:员工建言质量的前因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员工高质量的建议是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然而, 以往研究主要聚焦在员工的“建言参与”和“建言数量”上, 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员工的建言质量如何?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分别从员工建言质量的内涵、测量、前因机制的角度构建一个关于员工建言质量的系统研究。研究一基于扎根理论, 探讨员工建言质量的内涵与结构, 开发员工建言质量的测量工具; 研究二是基于内隐建言理论, 从个体和团队两个层面探讨员工与领导的批判性思维对员工建言质量的影响机制。理论贡献在于推动员工建言质量的理论构建, 拓展批判性思维理论、内隐建言理论的应用。

  • 留学经历的心理获益与心理成本:文化心理学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19

    摘要: 海外中国留学生规模庞大、分布广泛、问题频出,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海外中国留学生的生存境遇不容乐观,其中心理健康、文化适应、社会歧视等问题尤为凸显。本文试图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梳理留学经历带给个体哪些心理获益和心理成本。研究发现,具有留学经历的人跨文化胜任力更高、人格开放性更高、自我效能感更强,然而留学经历也会导致个体更有可能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社会支持降低、孤独感增加,并且感知到外群体的偏见和歧视。我们将评述这些心理获益和心理成本,剖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以期为留学生心理层面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问题、理论框架和实证参考。

  • 让建言更多含金量:员工建言质量的前因机制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3-30

    摘要: 员工高质量的建议是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然而,以往研究主要聚焦在员工的“建言参与”和“建言数量”上,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员工的建言质量如何?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分别从员工建言质量的内涵、测量、前因机制的角度构建一个关于员工建言质量的系统研究。研究一基于扎根理论,探讨员工建言质量的内涵与结构,开发员工建言质量的测量工具;研究二是基于内隐建言理论,从个体和团队两个层面探讨员工与领导的批判性思维对员工建言质量的影响机制。理论贡献在于推动员工建言质量的理论构建, 拓展批判性思维理论、内隐建言理论的应用。

  • 羞耻情绪对欺骗行为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14

    摘要: 本文通过四个实验考察羞耻情绪对欺骗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这一影响存在的条件及其机制。实验1考察羞耻情绪对欺骗的影响,结果发现羞耻组的欺骗倾向和欺骗行为显著低于控制组。实验2将羞耻分为道德失范和能力不足两种情景,考察羞耻对欺骗产生影响的条件,结果发现,道德失范羞耻组的欺骗行为显著低于能力不足羞耻组和控制组。实验3a考察道德失范所引发的羞耻对自我控制资源的影响,结果发现,羞耻情绪诱发组的自我控制任务成绩显著高于未诱发组。实验3b考察自我控制资源在羞耻影响欺骗行为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自我控制资源在羞耻情绪影响欺骗的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可能表明,当个体的羞耻由道德失范而诱发时,会遏制其欺骗行为的产生;羞耻情绪对欺骗行为的影响机制可能是:感受到羞耻的个体,为恢复和保护受损的道德自我,通过调集更多自我控制资源的方法影响欺骗行为的出现。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