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别定势在注意捕获中的加工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注意捕获是指注意定向的过程中刺激不自觉地捕获注意的现象。在复杂的视觉搜索任务中, 类别注意控制定势(cACS)能够帮助我们将注意引导到与目标定义类别匹配的刺激上, 并对其进行优先加工。探讨cACS在注意捕获中的加工机制, 不仅能够扩展注意捕获领域的理论研究, 还能对实际生活提供指导。通过文献梳理, 从cACS的作用阶段、cACS的加工强度及cACS作用时的激活脑区三个方面总结了注意捕获中的cACS的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可以就抑制分心物的ACS、不同类型的cACS加工差异和人工类别ACS加工过程等进行探讨。

  • 竞赛压力、与运动表现关系的理论演进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竞赛压力及其引发的紧张焦虑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有重要影响。注意控制理论(attentional control theory, ACT)从注意控制角度解释焦虑如何影响操作表现。阐述了ACT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基本假设, 梳理了ACT在运动领域的适用性检验和基于ACT的拓展研究, 引出了ACT的发展理论——运动注意控制理论, 进而分析了其与挑战-威胁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和自我控制力量模型的整合链接点, 提出了“压力-资源-注意控制整合模型”, 以更好地理解竞赛压力、注意控制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 竞赛压力、与运动表现关系的理论演进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1-12

    摘要: 竞赛压力及其引发的紧张焦虑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有重要影响。注意控制理论(ACT)从注意控制角度解释焦虑如何影响操作表现。阐述了ACT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基本假设,梳理了ACT在运动领域的适用性检验和基于ACT的拓展研究,引出了ACT的发展理论——运动注意控制理论,进而分析了其与挑战-威胁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和自我控制力量模型的整合链接点,提出了“压力-资源-注意控制整合模型”,以更好地理解竞赛压力、注意控制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 焦虑个体抑制控制缺陷的研究现状和争议:基于理论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8-21

    摘要: 根据注意控制理论的观点,焦虑会削弱个体的抑制控制功能。虽然这一假设得到了大量行为学和神经生理证据的支撑,但在高焦虑个体是增加还是减少自上而下注意控制资源来完成抑制控制任务这一核心问题上却存在较大争议。多种因素的存在造成了这一局面。理论解释本身存在明显的不足;实证研究中多种额外变量的存在导致已有研究结果的信效度较低。未来可以通过探索焦虑水平、注意控制水平和抑制控制之间的关系来解决这一争议。

  • 奖励和惩罚在过程中的优化和分离:眼动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7-20

    摘要: 通过两个眼动实验考察金钱奖励和惩罚引起的动机对个体在不同空间线索条件下注意控制加工的影响。实验1采用朝向/反向眼跳范式,被试通过内源性线索提供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做出简单的朝向眼跳以及需要抑制优势反应的反向眼跳。结果发现,相比无奖惩条件,奖励条件下朝向眼跳任务的正确率更高,惩罚条件下反向眼跳任务的正确率更高;两种眼跳任务中有奖惩条件下的眼跳峰速度均比无奖惩条件高。实验2采用Go/No-go任务,进一步探讨了由副中央凹加工外源性边缘线索从而不能提供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奖励和惩罚对注意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奖励条件下Go反应的眼跳潜伏期更短,惩罚条件下No-go反应正确率更高,眼跳峰速度在两种条件下均比无奖惩条件高。以上结果表明,奖励和惩罚均能够促进个体的注意控制,但二者的加工过程是分离的,奖励能够改善趋近行为,惩罚则能够显著促进抑制控制行为,且奖励和惩罚在注意控制加工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模式,奖励能够更早唤醒注意控制系统从而更快地促进行为的发生与执行,惩罚则能够通过调节注意资源促进以目标为导向的行为中对优势反应的抑制。

  • 语义关联的注意捕获——来自线索化范式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采用线索化范式, 操作性地建立线索和靶子的语义关联, 考察语义关联对注意捕获的影响。实验1采用特征线索意义靶子的形式, 建立某一特定语义水平的注意控制定势, 发现线索靶子语义一致时线索捕获注意, 线索靶子语义不一致时同样的线索失去捕获注意的能力。实验2随机呈现线索颜色和靶子汉字, 建立两种语义概念的注意控制定势, 发现所有的线索都出现了捕获效应, 而不论其在某一具体试次中是否与靶子意义一致。实验3交换了线索与靶子的属性及概念, 采用意义线索特征靶子的形式, 结果与实验1一致。这些结果表明, (1)语义关联的注意捕获符合关联性的无意注意定向假说, 刺激的捕获能力受当前的注意控制定势调节; (2)由语义概念激活的知觉表征在调节空间注意分配上与其自身相比形式相同, 但程度有所下降; (3)知觉特征水平的注意控制定势能够激活与其相应的语义概念, 使其吸引注意并调节空间注意分配; (4)知觉表征和语义概念的激活可能是双向的, 激活后在指导注意转移上表现出相同的特性。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