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热”执行功能缺陷影响ADHD儿童核心症状的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05

    摘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以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与前额叶发育异常所致的执行功能缺陷密切相关。基于此,从神经-认知-行为的发展途径提出执行功能缺陷可能是认知层面上导致ADHD核心症状的发病机理,其中与背侧前额叶相关的冷执行功能缺陷可能是导致注意缺陷核心症状的主导因素,而与腹内侧前额叶相关热执行功能缺陷可能是导致多动、冲动核心症状的主导因素。一方面,冷执行功能缺陷主要引起工作记忆表征维持失败、抑制控制能力不足、认知转换困难等方面,这些缺陷进一步导致了个体在注意持续、注意选择和注意转移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热执行功能缺陷则带来厌恶延迟、奖赏加工异常、动机失调等问题,使得个体行为抑制失败,更容易做出冲动性选择,从而表现出多动、冲动等核心症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冷、热执行功能缺陷影响ADHD核心症状的理论模型以及从认知神经层面上提供更多的实证证据,同时还需从生态层面考察冷和热执行功能缺陷对ADHD核心症状的交互影响,并基于执行功能开发对ADHD核心症状具有个性化、精准化、长效化的干预方案。

  • 强迫性特征在药物成瘾行为中的易感性及其前额叶-反奖赏系统神经基础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强迫性是一种与不顾严重后果的固着行为密切相关的神经心理结构, 大脑神经系统对强迫性行为的调控机制崩溃是导致药物成瘾的直接原因。以往研究对于奖赏系统(中脑-皮层-边缘神经环路)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及机制已经具有丰富的了解, 但针对药物成瘾的强迫性特征本身以及前额叶-反奖赏系统神经环路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了解有限, 尤其是缺乏对药物成瘾强迫性特征的系统考察、缺少遗传学研究以及非兴奋剂类药物的汇聚证据。项目拟结合人类成瘾行为的遗传学视角(海洛因成瘾者与其无药物使用的兄弟姐妹对照), 结合神经认知、脑电生理、神经影像等不同层面的方法和技术, 对药物成瘾强迫性的外在表征、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与个体差异有关的遗传易感性进行探索, 期在进一步识别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标记, 为探寻潜在的药物或非药物干预靶点提供更多证据。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健康大学生反应抑制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拟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前后, 被试在停止信号任务中的行为变化。实验共入组34名正常大学生, 被试前后两次随机接受真刺激和伪刺激, 两次刺激间隔7天, 每个被试在接受刺激前后均完成停止信号任务, 并在每次实验前后完成Stroop色词任务、词语流畅性、数字广度任务。结果发现真刺激作用于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后停止信号反应时显著减小, 但伪刺激条件下没有该趋势。本实验证明了作用于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调节反应抑制能力, 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是反应抑制的重要脑区。

  • 强迫性特征在药物成瘾行为中的易感性及其前额叶-反奖赏系统神经基础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3-21

    摘要: 强迫性是一种与不顾严重后果的固着行为密切相关的神经心理结构,大脑 神经系统对强迫性行为的调控机制崩溃是导致药物成瘾的直接原因。以往研究对 于奖赏系统(中脑-皮层-边缘神经环路)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及机制已经具有丰富 的了解,但针对药物成瘾的强迫性特征本身以及前额叶-反奖赏系统神经环路在 成瘾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了解有限,尤其是缺乏对药物成瘾强迫性特征的系统考 察、缺少遗传学研究以及非兴奋剂类药物的汇聚证据。项目拟结合人类成瘾行为 的遗传学视角(海洛因成瘾者与其无药物使用的兄弟姐妹对照),结合神经认知、 脑电生理、神经影像等不同层面的方法和技术,对药物成瘾强迫性的外在表征、 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与个体差异有关的遗传易感性进行探索,期在进一步识别药 物成瘾的神经生物标记,为探寻潜在的药物或非药物干预靶点提供更多证据。

  • 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因果性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以往的影像学研究表明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在视觉工作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缺乏因果性的证据。本研究旨在考察右侧DLPFC的激活与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因果关系, 并探讨这一关系受到记忆负荷的调节及其神经机制。被试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之后完成视觉工作记忆变化检测任务, 根据被试在虚假刺激情况下从负荷4到负荷6任务记忆容量的增量将被试分为低记忆增长潜力组(简称低潜力组)和高记忆增长潜力组(简称高潜力组), 结果发现正性电刺激右侧DLPFC相对于虚假电刺激显著提升了高潜力组被试在低记忆负荷(负荷4)下的记忆容量及其对应的提取阶段的脑电指标SPCN成分。表明右侧DLPFC在视觉工作记忆的提取阶段发挥重要的因果性作用; 正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右侧DLPFC可使工作记忆容量高潜力被试获得更多的脑活动增益, 并导致更好的行为提升效果。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