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
  • 补偿行为对道德违反者群体内疚、群体责任感知和群体羞耻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03

    摘要: 以往研究主要从补偿受害者和修复关系角度考察内疚情绪的亲社会属性,而较少有实证研究从道德违反者角度来考察内疚的亲社会属性。本研究通过群体内疚情境考察了道德补偿对道德违反者道德情绪和认知的影响。实验一(n = 213)和实验二(n = 105)分别采用情景想象和人际互动范式,比较了无补偿、第三方补偿和自己补偿条件下被试对内外群体道德违反行为的内疚情绪、责任感知和羞耻情绪的影响。实验三(n = 128)在非大学生群体上进一步检验了实验一和实验二结果的稳定性。三个实验结果一致发现,以无补偿为基线,自己补偿能够显著降低群体内疚和群体责任感知,且不会诱发群体羞耻;而第三方补偿虽然也可以降低群体内疚,但在程度上弱于自己补偿条件。同时,第三方补偿不能降低群体责任感知,还诱发了群体羞耻。结果表明内疚诱发的补偿行为也会对内疚主体自身产生积极影响,是一种自我调适方式。这一发现扩展了我们对内疚亲社会属性的理解,揭示了内疚的双重影响,既关注和补偿受害者,也涉及对内疚主体自身心理状态的调节和恢复。

  • 智能时代的新玩伴:儿童与机器人的互动特征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工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1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儿童与机器人的互动日益频繁。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按照儿童对机器人的认识、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这三个过程进行总结。在认识上,儿童更容易被机器人的拟人化外观吸引,倾向基于兴趣来探索机器人,并且将机器人视为生命或类生命体。在互动中,儿童更愿意接受机器人为亲密伙伴,容易向其寻求情感慰藉和保护欲,但也可能会欺负机器人。通过与机器人互动,儿童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学习兴趣,以及社交意愿和共情能力得到了发展;然而,由于机器人无法提供适当的诤言和反馈,因此其有可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未来需要拓展相关研究的设计、方法和深度,尝试进行纵向和跨文化研究,改进评估方法,深入探讨儿童与机器人互动的原因和情境,并注意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 不同形式运动锻炼老年人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的差异:来自TMS的研究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27

    摘要: 尽管研究发现运动锻炼会导致大脑运动皮层可塑性改变,但对不同形式运动锻炼老年人初级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差异性却知之甚少。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横向比较了乒乓球锻炼老年人、太极拳锻炼老年人和久坐老年人在配对联合刺激(PAS25)前、后动作诱发电位和短时程皮层内抑制的变化。结果发现,经常参与乒乓球和太极拳运动锻炼老年人PAS25后的动作诱发电位振幅持续增强,且乒乓球锻炼老年人增强的幅度显著高于太极拳锻炼老年人。三组老年人PAS25后各个时间点的短时程皮层内抑制均没有差异性。提示不同形式运动锻炼老年人初级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增强存在运动项目差异性。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