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共生还是对立?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辩证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 本文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综述了人类如何从利益论、威胁论及辩证关系视角看待人工智能(AI)的复杂态度。本文首先探讨了AI如何作为一种技术进步,促进了工作效率、决策质量的提高以及在多个领域内的创新应用,反映了对AI的积极评价和期望。随后,本文转向AI带来的潜在威胁,包括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就业市场的冲击以及社会伦理的挑战。最后,从辩证的角度审视了AI技术,强调了在AI发展过程中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结合人类对AI态度的多维性和复杂性,致力于AI伦理的探索和人机协作的深化。

  • 文化在人机交互中的角色:人类共享和文化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文化对AI理解和应用的影响,突出了在AI开发过程中考虑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文化差异如何塑造AI技术的接受度和用户体验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对AI的共同的价值观和态度。此外,还讨论了文化背景在AI技术的伦理监管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考虑AI研究中文化特征的重要性,并探索了样本多样性和多种数据统计方法对研究结果的潜在影响。为了全面理解AI技术与文化间的相互作用,未来研究需致力于开发适用于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有效评估工具,以促进AI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和应用。

  • 解构幸福的文化维度:文化如何建构人类幸福感?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同时也是当代社会中人们极为关注的焦点。尽管全球对幸福的基本看法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在塑造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幸福通常与社区关系和社会和谐密切相关;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幸福则更多地与个人成就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深入理解这些文化间的细微差异对于开发有效的幸福增强策略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文化中幸福感的构建方式,强调了理解文化差异在设计有效的幸福增强策略中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该在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更精细的幸福感研究,发展既尊重又融合多元文化视角的幸福感干预措施。

  • 组织情境下明星员工的近端及远端涟漪效应探究:以社会影响理论为框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15

    摘要: 作为组织中重要的战略人才资本,明星员工虽然占组织总人数的比重很低,但却能做出极为突出的贡献。他们不仅凭借自身持续且不均衡的高绩效、高社会资本和高知名度为组织绩效的提升做出直接贡献,还可通过影响其他同事间接助力组织的价值创造活动,即明星员工的涟漪效应。在系统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以社会影响理论为框架,分别阐述了组织情境下,明星员工如何对团队内非明星员工及团队整体产生近端涟漪效应,以及如何对团队外同事产生远端涟漪效应,并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明星员工人际特征的角度探究了不同涟漪效应的边界条件。具体而言,我们设计了3个研究模块,涵盖4个理论模型。本文构建的理论框架不仅有助于学者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明星员工如何对组织的价值创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社会影响,还将为中国各类组织的明星员工管理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 愚公式精神敬畏:概念建构及其对高收入群体捐赠意愿的促进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5

    摘要: 敬畏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积极情绪。但现有敬畏研究多基于西方文化敬畏原型侧重考察自然景观诱发的自然敬畏的作用。虽然有研究开始关注敬畏的社会性来源,但也局限于权威人物事迹。本研究将视角转向普通大众的社会生活,并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中敬畏原型的社会性、精神性、人本性和大众性特征,提出了“愚公式精神敬畏”概念,考察了它在促进高收入群体慈善捐赠以及缓解贫困群体消极刻板印象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愚公式精神敬畏在当代中国社会普遍存在(预研究),是一种不同于自然敬畏的敬畏形式(研究1a、1b和2)。与自然敬畏类似,愚公式精神敬畏能够提升高收入群体的捐赠意愿(研究3a和3b);与自然敬畏不同,愚公式精神敬畏具有缓解对贫困群体消极刻板印象的独特作用(研究2、3a和3b)。文章首次提出“愚公式精神敬畏”概念,结果证明了它在促进捐赠和消除偏见中的作用,拓展了敬畏理论,对促进共同富裕也有启示意义。

  • 团队时间领导的概念内涵及其对团队和个体效能的影响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4

    摘要: 时间是组织中最为重要的无形资源。团队时间领导作为提升组织内部时间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深受关注。基于已有的研究发现,团队时间领导的概念内涵仍存在一定分歧、对团队和个体效能的作用机制探讨尤显不足。因此,本研究将紧密围绕“时间”这一内核,在明晰团队时间领导的概念内涵、开发本土化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展开系列研究,探讨团队时间领导对团队和个体效能的多层次作用机制。该研究不仅能够对团队时间领导的理论发展做出显著贡献,也对团队及组织的时间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 基金投资决策中老手与新手的信息加工差 异及干预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31

    摘要: 以往的基金研究多从专业的角度构建复杂的决策模型,难以直接被普通基金投资者所理解和应用。为了引导众多的基金投资新手正确理财,我们引入老手新手比较范式探寻二者投资决策时的信息加工过程差异,并探讨如何对新手予以干预以提升其决策质量。研究1通过Mouselab技术收集信息加工过程数据,发现在基金信息搜索和加工过程中,老手比新手更倾向于基于属性的信息搜索模式,信息加工的补偿性更低;基于属性的信息搜索模式有利于决策质量,但这一结果仅在新手中存在,这可能在于老手的信息搜索模式较为稳定,其变异性难以为决策质量提供解释。由于现有的理财客户端的页面呈现方式使得投资新手难以使用基于属性的信息搜索模式,研究2向被试提供表格纸来帮助他们进行结构化加工,以降低基于属性进行搜索的难度,结果发现结构化加工组被试的决策质量高于控制组。上述结果反映了老手和新手基金投资决策的信息加工特征,为改进新手理财决策提供了干预思路。

  • 债务的心理和行为后果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31

    摘要: 债务是指个体现在或将来负有向他人或机构还款的法律或道德义务。随着我国居民负债水平的持续上升,它所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后果值得关注。债务引发的债务压力会导致个体有较差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较多的短视行为、消费行为以及不道德行为,并对其伴侣和子女有潜在的影响。债务的影响机制包括两条路径:心理需要受阻和补偿机制以及认知资源损耗机制。未来研究应探究债务的其他心理和行为后果并寻找边界条件,梳理债务的特征维度,拓展债务的研究方法,以及构建解释债务后果的整合理论。

  • 委以重任还是排斥打压?明星员工与团队领导的人际互动后果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3

    摘要: 通过整合社会相互依赖理论及支配补偿理论,文章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间接效应模型,以阐释明星员工与团队领导的人际互动后果。通过开展1项情境实验和1项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揭示:(1)下属明星员工身份通过增强团队领导对下属的信任促进领导授权行为,抑制领导排斥行为;下属明星员工身份通过增强领导地位威胁感知促进领导排斥行为;(2)下属的支配性强化了其明星员工身份与团队领导地位威胁感知之间的正向关系,并进一步促进了领导排斥行为。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明星员工与团队领导人际互动的双刃剑效应及其边界条件,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构建有利于发挥明星员工价值的工作情境,还丰富了领导授权与排斥行为的前因研究。

  • 心理学研究中预注册的现状、挑战与建议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1-04

    摘要: 心理学研究者采用预注册的新型研究实践以应对出版偏倚等问题,包括未经同行评审的预注册、经过同行评审的注册报告和注册重复报告。诸多主流国际期刊采纳了注册报告,预注册平台和模板也趋于成熟。但预注册和注册报告也存在争议,为检验其效果,研究者对预注册与注册报告进行了元研究,结果发现注册报告有助于解决出版偏倚和提升研究整体质量;而未经同行评审的预注册则达不到类似的效果。采纳预注册与注册报告,提高研究的可重复性、开放性与严谨性,需要研究人员、学术机构与出版机构的共同努力。

  • 第三方惩罚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13

    摘要: 第三方惩罚(third-party punishment, TPP)指个体作为第三方或者观察者为维护社会规范对违规者所实施的惩罚行为。大量研究为揭示TPP行为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启示,但鲜有研究关注不同功能性脑网络在其中发挥的整体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TPP相关的研究,对相关理论模型和脑网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TPP的认知神经网络模型,系统地对TPP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进行解释和整合。在该模型中,情绪系统和奖赏系统是TPP的动力来源,认知系统主要负责责任评估以及惩罚的选择;奖赏网络、突显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和中央执行网络分别参与不同认知加工阶段。该模型建立了TPP相关研究在心理层面和认知神经层面上的联系,对TPP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进行了更加整体、全面的解释。未来可以引入元分析或基于机器学习的分析方法,在不同的背景信息和更加复杂的社交情境下探讨第三方干预偏好以及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 社会排斥与攻击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1

    摘要: 社会排斥是诱发攻击的重要因素,诸多研究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但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为厘清两者间的关系,揭示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的92项研究(99个独立样本,共65564名被试) 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社会排斥与攻击显著正相关(r = 0.38, 95% CI[0.34,0.41]);二者的相关强度受年龄、社会排斥及攻击的测量工具、研究方法、攻击类型(主动性攻击 vs.反应性攻击)和设计类型(横断研究 vs.纵向研究)的调节,但不受性别和个体主义指数的调节。本结果一定程度上澄清了社会排斥与攻击相关显著与否的争议,表明受排斥个体的攻击水平通常更高。未来应加强低年龄段群体(幼小阶段),因社会排斥导致攻击行为增加的预防和控制。

  • 正念在考试焦虑干预中的应用: 基于NIH阶段模型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摘要: 考试焦虑导致诸多不良后果,而传统干预模式效果不够理想。正念的疗效获得广泛验证后,学界将其引入考试焦虑的干预中。NIH阶段模型将心理干预措施的发展划分为基础研究、干预生成/细化、疗效检验、混合疗效-实效检验、实效检验、实施和传播6个阶段,其初衷旨在推动干预的实施和传播。基于该模型,首先分析正念影响考试焦虑的机制,尔后从初步检验疗效完善优化干预模式和促进实施和传播三个取向梳理现有考试焦虑的正念干预研究。最后,对照模型初衷,结合正念干预的特异性,提出未来研究应重视探索疗效机制、加强实用性研究、对正念干预的基本问题保持敏感(包括:完整的正念练习应包含开放监控、收集干预依从性数据、重视正念态度的学习、考虑东西方文化不同自我观的影响),以更好地促进干预的实施和传播。

  • 睡眠质量的地区差异及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09

    摘要: [目的] 利用微博大数据的方法探究不同地区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的差异,分析睡眠质量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微博用户的发博位置,将用户分为四个地区,比较不同地区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度差异。[结果] (1)微博用户的睡眠质量在四个地区之间存在边缘显著,F (3, 489) = 2.363,p = 0.071,中部地区微博用户的睡眠质量得分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微博用户(p 0.05)。(2)微博用户的生活满意度在四个地区之间差异不显著,F (3, 489) = 1.490,p >0.05。(3)睡眠质量与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r = 0.08, p < 0.05);(4)睡眠质量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不显著(B = 1.27, p = 0.078)。 [结论] 不同地区的用户睡眠质量存在差异,较低的睡眠质量会影响生活满意度。

  • 领导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关系: 因果、联合、替代还是强化?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领导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两大研究热点, 以往研究大都孤立探讨一方的影响效果, 近年两者有融合趋势。在对前沿实证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归纳探讨了领导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类型:因果效应、联合效应、强化效应和替代效应, 并从变量层次、效标变量属性、社会文化角度分析了不同效应类型的适用情境, 最后, 从细化领导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内在关系、构建统一指导性框架、探讨两者之间关系类型的边界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 最后通牒博弈中的公平偏好:基于双系统理论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在最后通牒博弈中, 自利动机与公平偏好的权衡决定着个体拒绝或者接受不公平分配。根据双系统理论, 对于个体拒绝不公平分配是系统1中的自动反应还是系统2中的控制加工这一争议, 从理论假说、影响因素和脑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自动消极互惠假说和社会启发假说支持公平偏好的自动加工假说, 公平偏好控制假说则认为公平偏好是抑制自利动机的控制加工的结果。系统1通过脑岛、杏仁核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识别和评估公平行为; 系统2通过扣带回皮层、腹外侧、背内侧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对系统1进行重新评估和调节并做出相应的决策。个体差异因素和实验任务特征可能会影响个体在系统1中的自动反应。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范式, 深入探索其中的调节变量及其神经网络。

  • 面孔吸引力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面孔吸引力是与进化有关的重要信息。面孔吸引力能被快速的感知,进而影响其它认知加工。近年来,学者在注意、时间知觉、学习、记忆和决策五个方面对面孔吸引力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做了大量研究。现有研究存在的争议主要集中于在相似的实验任务中面孔吸引力所诱发的行为反应或神经活动不同。而且以往研究在内容、技术手段和刺激材料等方面还存在可改进或扩展之处。未来研究应更多使用fMRI技术对面孔吸引力影响认知过程的脑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 “过犹不及”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以往管理学研究过度简化了概念间的关系,认为某一因素或实践所带来的收益能够"多多益善"。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过犹不及"效应(即倒U型关系)逐渐引起研究者关注。通过分析近5年(20132017)组织行为学领域中的44篇文献,本文首先将"过犹不及"研究主题归纳为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积极的工作感受与体验、工作情境和任务特征及群体构成特征四个主要类型。其次,将"过犹不及"的产生原因总结为"收益与损失的叠加效应"与"动机与能力(或机会)的交互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单一机制变化"和"机制联动变化"两类调节变量作用机制。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拓展研究主题、丰富研究层次,(2)理清"过犹不及"效应的背后机制,(3)结合情境因素探讨临界点位置,(4)明确"过犹不及"调节作用的理论基础,(5)完善抽样与研究设计。

  • 认知闭合需要研究梳理与未来走向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认知闭合需要反应了个体在不确定情景中的认知动机, 在信息爆炸不断加重认知负荷的今天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研究梳理了认知闭合需要的概念结构与测量工具, 总结了近30年来相关研究在人格特质、信息加工、决策偏好、态度信念和精神健康等领域的研究结果, 最终指出区分“能力”和“动机”是未来研究的正确走向。此外, 未来的研究还应深入探讨认知闭合需要的概念与结构, 正确使用和合理开发相关测量工具, 并且丰富对其前因变量的实证研究。

  • 日常性学业弹性:日常学业压力下的积极适应机制 *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日常性学业弹性是指学生积极适应并成功应对日常学习中典型学业挫折、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其“弹性”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投入、适应性应对方式和学习坚持性三个方面的动态作用过程。测量方式主要包括Martin等人从能力角度的测量和Skinner等人从过程角度的测量。对日常性学业弹性具有重要催化作用的因素主要包含积极的学习动机, 适应性的情绪和人格特征, 以及良好的师生和同伴关系。日常性学业弹性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日常性学业弹性的概念内涵、作用机制和神经生理基础, 关注其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的共同作用, 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与提升措施。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