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利用视觉情境范式揭示加工的时间进程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3-07-12

    摘要: 视觉情境范式是一种通过追踪、测量人眼在视觉物体上的注视轨迹来研究实时口语加工的眼动实验范式。该范式运用于语言理解类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眼动连接假设(如:协同互动理论、基于目标的连接假设理论等),这些连接假设在眼动轨迹与口语加工进程之间建立起了有意义的关联。使用视觉情境范式所获取的数据能够为口语加工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时间兴趣区内注视比例均值分析、分叉点分析、生长曲线分析等。该范式为研究词汇语音识别、句法解歧、语义理解、语篇语用信息加工等问题提供了关键性证据。

  • 加工中的词语切分线索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词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 对词语进行切分是语言加工的重要步骤。口语语流中的切分线索来自于语音、语义和语法三个方面。语音线索包括概率信息、音位配列规则和韵律信息, 韵律信息中还包括词重音、时长和音高等内容, 这些线索的使用在接触语言的早期阶段就逐渐被个体所掌握, 而且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下有一定的特异性。语法和语义线索属于较高级的线索机制, 主要作用于词语切分过程的后期。后续研究应从语言的毕生发展和语言的特异性两个方面考察口语语言加工中的词语切分线索。

  • 小学低年级儿童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以149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口语词汇知识进行了历时3年的5次追踪测试, 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小学1~3年级学生汉语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 并考察了语音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复合语素意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口语词汇知识发展轨迹的影响。结果发现:(1) 1~3年级学生口语词汇知识发展轨迹呈曲线形式, 其中前两年呈线性发展, 三年级时呈加速发展, 发展速度是前期发展的两倍, 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2)语音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复合语素意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均可以正向预测学生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 (3)只有同形语素意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正向预测学生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速度。

  • θ频段(4~8 Hz)的活动反映了汉语产生中音节信息的加工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大脑的神经振荡往往反映了人类的各种认知活动。语言理解的研究发现大脑θ频段的活动与音节的加工密切相关, 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者探究语言产生过程中大脑特定频段活动与音节加工的联系。我们通过EEG时频分析技术, 采用掩蔽启动范式, 考察了23名健康被试在图片命名过程中θ频段的活动与音节加工过程的关系。行为结果发现, 当启动词和目标图名称之间存在音节相关时, 个体的命名反应时快于音节无关的条件, 而音素相关条件的命名反应时慢于音素无关条件。时频结果发现, 在刺激出现后的270~460 ms, 音节相关条件下个体θ频段神经振荡的能量显著低于音节无关条件, 音素相关与音素无关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 我们认为汉语口语产生中大脑θ频段的活动反映了对音节的加工, 从神经振荡指标上为音节是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韵编码的单元提供了证据。

  • 汉语词汇产生中的多重音韵激活:单词翻译任务的ERP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 非目标词是否会产生音韵激活是独立两阶段模型和交互激活模型的争论焦点之一。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了被试在翻译命名任务中是否受到背景图片音韵或语义干扰词的影响。行为反应时中未发现显著的音韵效应, 而语义效应显著, 表明非目标词不会产生音韵激活。事件相关电位的结果显示在目标单词呈现后的400~600 ms时间窗口中出现了显著的语义效应, 在600~700 ms时间窗口内出现了边缘显著的语义效应和音韵效应, 均表现为相关条件比无关条件波幅更正。上述结果表明在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 尽管在脑电上呈现出可能存在微弱的多重音韵激活, 但行为结果并不会显示出非目标项的音韵激活。研究结果支持了汉语口语词汇产生遵循独立两阶段模式的观点。

  • 小学儿童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及其对阅读能力的预测:一项潜变量增长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对 149 名小学一年级汉语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进行历时 6 年 8 次的追踪测试, 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 了小学儿童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 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 考察了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儿童 六年级时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呈持续地非线性增长, 其中三年级和五年 级是儿童口语词汇知识发展的快速增长时期, 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表现出差异稳定的发展模式; (2)控制一般认知 能力和相关阅读认知技能后, 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显著预测六年级时的阅读准确性、阅读流 畅性及阅读理解, 且对阅读准确性和阅读理解的预测比对阅读流畅性的预测更强; 相对于起始水平, 口语词汇知 识的发展速度对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更强。

  • 图词间隔时间影响词汇产生中语义效应的机制:图词干扰范式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存在语义抑制和语义促进效应, 可能发生在概念准备和词汇选择或者后词汇水平阶段。本研究采用图画-词汇干扰实验任务, 变化图画与词汇出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SOA), 运用脑电技术考察口语词汇产生中语义效应发生的时间进程。结果显示, 当SOA为0 ms时表现出语义抑制效应, 语义效应发生在词汇选择阶段(344~418 ms); 当SOA为-400 ms时, 语义效应发生在概念准备阶段(0~76 ms)和词汇选择阶段(274~390 ms); 460~594 ms时间窗口内的语义效应可能表明讲话者对语义信息的自我监测。词汇产生中存在语义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的权衡, 影响了行为结果中语义效应的方向, 上述发现支持了口语词汇产生的词汇竞争假说。

  • 小学儿童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及其对阅读能力的预测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01

    摘要: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汉语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进行历时6年8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小学儿童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儿童六年级时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呈持续地非线性增长,其中三年级和五年级是儿童口语词汇知识发展的快速增长时期,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表现出差异稳定的发展模式;(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和相关阅读认知技能后,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显著预测六年级时的阅读准确性、阅读流畅性及阅读理解,且对阅读准确性和阅读理解的预测比对阅读流畅性的预测更强;相对于起始水平,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速度对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更强。

  • theta频段反映了音节编码过程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16

    摘要: 大脑的神经振荡往往反映了人类的各种认知活动。语言理解的研究发现大脑θ频段的活动与音节的加工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者探究语言产生过程中大脑特定频段活动与音节加工的联系。我们通过EEG时频分析技术,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考察了23名健康被试在图片命名过程中θ频段的活动与音节加工过程的关系。行为结果发现,当启动词和目标图名称之间存在音节相关时,个体的命名反应时快于音节无关的条件,而音素相关条件的命名反应时慢于音素无关条件。时频结果发现,在刺激出现后的270~460 ms,音节相关条件下个体θ频段神经振荡的能量显著低于音节无关条件,音素相关与音素无关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我们认为汉语口语产生中大脑θ频段的活动反映了对音节的加工,从神经振荡指标上为音节是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韵编码的单元提供了证据。

  • 汉语词汇产生的音韵编码单元:内隐启动范式的ERP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2-13

    摘要: 本研究中选择英语水平低的汉语母语者,排除作为二语的英语音韵编码单元(音素)可能对汉语口语词汇产生过程的影响后,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汉语口语产生过程中音节和音素效应的时间进程。实验采用内隐启动范式,要求被试看到提示词之后说出对应的目标词。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结果发现,音节效应出现在线索词呈现后的100~400ms之间,音素效应出现在500~600ms之间,波形表现为相关条件比无关条件的波形更正。这表明在词汇选择之后的音韵编码阶段讲话者首先提取的单元是音节,而音素效应出现的时间窗口可能是音韵编码阶段后期或者是语音编码阶段,结果验证了合适编码单元假说的观点。

  • 汉语图画命名过程的年老化机制:非选择性抑制能力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25

    摘要: 采用图画-词汇干扰任务考察和比较了青年人和老年人在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的干扰词频效应,以及非选择性抑制能力对两组人群干扰词频效应和图画命名潜伏期的影响。结果发现:无关干扰词的词频影响了青年人的图画命名过程,出现了干扰词频效应,这一效应更可能发生在反应排除阶段,且不受非选择性抑制能力的影响;相比而言,老年人中未出现干扰词频效应,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的音韵表征衰退导致其不能利用干扰词的词频信息,支持了口语产生认知年老化的传输不足假设。非选择性抑制能力影响了老年人的图画-词汇干扰任务中图画命名的潜伏期,非选择性抑制能力减弱,图画命名时间延长,表明一般性认知能力的衰退影响了语言产生过程。

  • 习得年龄对客体和动作图画命名的不同影响:ERP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09

    摘要: 词汇习得年龄指人们最早理解单词意义时的年龄, 已有研究发现早习得词汇的阅读反应时间短于晚习得词汇, 研究者对于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认知机制存在争论。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了词汇习得年龄(早与晚)对客体图画和动作图画命名的影响。研究中采用图画命名任务, 要求被试在看到图画后迅速且准确地说出图画名称。结果发现早习得名词的命名快于晚习得名词, 而早习得动词的命名却慢于晚习得动词; 习得年龄对于名词产生的影响发生在图画呈现后的250~300 ms之间, 表现为早习得名词波幅小于晚习得名词, 而习得年龄对于动词产生的影响发生在图画呈现后的200~600 ms之间, 表现为早习得动词波幅大于晚习得动词。这表明名词产生中的习得年龄效应发生在词汇选择阶段, 支持了语义假设的观点; 动词产生过程中的习得年龄效应出现在多个加工阶段, 包括了词汇选择、音韵编码和语音编码阶段, 这与动词语义的多重性及其与动作相关的脑区激活有关, 支持了网络可塑性假说的观点。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