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者的视觉感知:基于贝叶斯和预测编码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9

    摘要: 贝叶斯和预测编码理论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者的感觉加工异常提供了争议性的解释。通过聚焦非社会视觉信息,可从贝叶斯推理、预测编码过程和预测编码精确度三个层面概述理论细节差异并归纳实证证据。基于贝叶斯推理的弱先验和精确似然假说对ASD者视觉加工异常的解释仅停留在描述性层面;关注预测编码过程的假说或观点进一步推动了对ASD者视觉加工特异性的细化,但仍不具备解释功能;聚焦预测编码精确度的假说提供了理论解释,但需进一步完善理论细节和更多精细化的实证研究加以检验。未来研究应通过先细化再整合的路径归纳ASD者预测加工特异性、从ASD者主观体验视角检验理论内容及从发展性视角考察预测功能在ASD者成长中的变化。

  • 社交机器人在儿童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8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的核心症状之一是社交互动障碍。早期干预对ASD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至关重要,而传统心理干预方法存在耗时长、花费高昂、专业康复治疗师短缺等诸多局限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交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通过梳理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干预中的可行性,分析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社交互动中的研究现状,探讨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干预中实验环境、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优势与挑战。未来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中的研究可考虑从探索人机双方特点开发新的社交场景,结合多模态和脑科学技术揭示人机互动的心理过程以及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构建社交机器人闭环系统等方面展开。

  • 炎症性肠病与儿童的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22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疾病,除了社交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核心症状外,几乎一半的ASD患者出现了胃肠道症状,表现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IBD是一种与免疫失调、肠道微生物组改变、微量营养吸收不良和贫血相关的慢性疾病,这些特征可能是ASD相关的围产期因素。患有ASD的儿童很可能被诊断出患有包括IBD在内的共生疾病。通过治疗IBD来缓解或干预儿童ASD的治疗方式已经初见成效,未来可以开展更多临床实验来证实IB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IBD与ASD、父母IBD和儿童ASD之间关系的探究可以为儿童ASD的病因研究、早期筛查及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 者的视听时间整合 *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视听时间整合是指个体对一定时间间隔内输入的视听刺激进行表征的过程, 是视听整合的重要机制。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的视听时间整合存在缺陷, 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视听时间整合窗口较正常个体更宽、更对称; 快速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不足; 听觉时间线索对其视觉搜索促进作用弱; 言语刺激的视听时序知觉敏感性低。目前使用的研究任务多样, 如声音诱发闪光错觉和“pip-pop”任务从内隐角度探究视听整合中的时间机制, 同时性判断、时序判断和优先注视任务主要用于跨通道时序知觉的研究。相关理论从神经加工异常、先验经验不足和视听通道的相互作用等角度解释了其缺陷。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态效度, 整合理论解释, 精确量化诊断指标, 同时开发有实效的干预策略。

  • CHRM3基因与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具有遗传基础的儿童发展障碍疾病。近些年, 研究者们从分子病理学层面发现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异常与孤独症患者认知和行为异常存在相关性。尸检研究、临床案例、动物模型研究均发现毒蕈碱型(M型)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和孤独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以小鼠为模型的行为学研究中, 编码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Ⅲ亚型的CHRM3基因突变会导致小鼠出现认知障碍、刻板行为等孤独症样表现。深入了解CHRM3基因的功能将能够帮助研究者进一步解释孤独症的相关行为特征, 为孤独症儿童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基于眼动研究的早期预测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交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 涵盖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及分类不明确的广泛型精神发育障碍。ASD预测研究集中在神经生理学、遗传学及心理学领域。在心理学研究中, 眼动技术的运用使得相关测量更为细微、精确, 测量过程更严谨, 预测关系更可信。现有的眼动预测主要着眼于注视时间、首视点和扫视反应时指标的研究。这些研究揭示注视面部和眼睛时间短、注视眼睛时间随年龄增长递减、注视追随时间短、注视重复物理性刺激时间长、视觉搜索优势及注意解除困难均可以预测ASD。未来研究应强化眼动特征预测作用的追踪性考证, 加大与其它发展障碍的预测区分, 控制视觉接受能力对眼动行为的影响, 建立综合性预测体系。

  • 双通路理论视角下者的视线加工障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临床行为观察发现, 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普遍存在不能与他人建立视线接触, 不能追随他人视线看向目标物体等视线加工(gaze processing)障碍。然而已有实验研究发现该群体在实验情境中普遍存在视线接触(eye contact)异常, 但其视线追随行为(gaze following)则存在正常与异常并存的现象。基于视线加工双通路理论的启示, 该障碍可能是由于视线加工皮下通路先天功能异常而皮层通路后天发展异常所致。然而, 该理论尚缺乏皮下通路先天功能异常是视线接触障碍潜在神经机制的直接证据, 还需进一步考察皮下通路先天功能异常对视线追随障碍的影响作用, 以及皮层通路后天发展异常即其补偿机制的神经回路及早期形成过程。

  • 孤独症儿童非典型人际同步表现及其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08

    摘要: 人际同步在个体构建社会交流系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回顾文献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认知和情感不同层面都表现出人际同步减少或中断。进一步的神经影像证据发现,ASD 儿童与同伴之间大脑同步性协调反应降低或中断,较难实现内隐心理状态的共享和外显互动行为的同步。未来研究可能要从认知固化、行为不协调和情感表达失衡三个方面来构建 ASD 儿童非典型人际同步模型,并探索 ASD 儿童非典型人际同步是个体发育受损的产物,还是个体发育受损的潜在机制。

  • 孤独症儿童潜在早期识别标志——发声异常及原因探析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0-14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对其发育结果至关重要。发声是指儿童学会说话之前发出的声音。已有研究表明,非类言语和类言语发声异常是ASD儿童2岁前的潜在识别标志。ASD儿童发声异常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动机导向、神经运动导向、感知觉导向和社会反馈导向理论。未来研究可考虑探讨发声异常作为ASD儿童独特的早期识别标志的可能性,加强哭声在ASD儿童早期筛查中的研究,探索基于最具预测性声学参数集的自动学习分类模型,探究内在动机与社会动机对ASD儿童类言语发声的影响和进一步探究ASD儿童类言语发声异常的神经机制。从而为ASD儿童的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提供更加客观的理论依据。

  • 孤独症儿童动作发展障碍的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28

    摘要: 动作发展障碍(Developmental motor disorders)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特征。通过系统回顾孤独症儿童动作发展障碍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浓度的改变及γ-氨基丁酸相关蛋白和Shank蛋白的表达异常不仅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还能导致突触兴奋性与抑制性失衡,进而改变孤独症儿童小脑和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孤独症儿童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胼胝体结构的改变对全脑的连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神经生化机制和脑结构的异常共同导致了脑功能的异常,最终造成孤独症儿童的动作发展障碍。此外,动作发展障碍与孤独症核心症状共同的神经基础主要包括镜像神经元系统紊乱,丘脑、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异常以及SLC7A5和PTEN 基因突变。未来研究需要关注与运动密切相关的其他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多巴胺;探索动作发展障碍神经网络的动态机制及其形成;剖析该障碍的神经机制和自闭症核心症状神经机制的相互作用。

  • 高风险婴儿前瞻性纵向研究与早期识别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0-08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早期识别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实施,对于改善ASD儿童发育结果至关重要。高风险前瞻性纵向研究以高风险婴儿(ASD儿童的年幼同胞,入组年龄小于12个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ASD高风险婴儿(24至36个月之间诊断为ASD的高风险婴儿)的早期发育轨迹的描绘和核心症状早期表现的识别,为ASD早期识别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可以增加被试数量、延长观察时间并密集观察时间点、关注伴发障碍、综合考虑遗传、环境和文化因素影响,并结合早期干预研究进行深入探索。未来在中国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

  • PEAK关系训练系统:孤独症语言障碍康复的新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4-29

    摘要: PEAK(Promoting the Emergence of Advanced Knowledge,促进高阶知识涌现)关系训练系统是全球首个同时整合了斯金纳的《言语行为》和后斯金纳主义的“关系框架理论”, 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患者的语言、学习、社交等核心技能发展的语言行为评估训练系统。截至2018年底,PEAK关系训练系统由以下4个模块组成:直接训练模块、泛化模块、等价关系模块、功能转化模块。每一模块依据难易程度分别设置了184个目标能力的评估方法及训练课程。已发表的多项实证研究表明,PEAK关系训练系统打破了《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及安置程序》(Verbal Behavior Milestones and Placement Program, VB-MAPP) 对ASD患者进行里程碑评估时出现的“天花板效应”,有望比VB-MAPP提供更全面、高阶的语言行为评估体系,使ASD患者的语言、学习、社交能力的提升范围从低龄(18个月)拓展至成年(18岁)。此外,PEAK关系训练系统表现出的评估工具的信效度良好、多项效果研究显著、实践中易操作等特性,使其不仅适用于专业人员教学,未来在ASD患者家庭干预模式中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孤独症青少年的情绪韵律注意偏向缺陷:低效率的知觉模式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情绪注意偏向是指与中性刺激相比, 情绪刺激会引起个体的优先加工。为了探讨ASD青少年听觉通道的情绪注意偏向是否存在缺陷, 并进一步考察目标任务的知觉负载水平是否影响ASD青少年的情绪韵律的注意偏向, 研究先后采用oddball范式、双任务范式呈现中性、快乐和愤怒韵律。实验1结果发现, ASD被试在不同情绪韵律类别下的反应时均长于TD被试。实验2结果发现, 在提供注意指示条件下, 即使在高知觉负载水平上, ASD被试的情绪韵律检测能力及错误率也与普通被试相似, 但对于情绪韵律的反应时与中性韵律无差异。结果表明, 知觉负载对ASD青少年情绪韵律注意偏向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该群体听觉通道的情绪注意偏向存在缺陷, 主要表现为对情绪韵律知觉效率的相对低下。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