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者的情绪加工异常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05

    摘要: 研究表明,网络游戏成瘾(IGD)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尤其是愤怒情绪刺激存在异常的加工偏向,而且IGD个体面对消极刺激会产生过高的情绪唤起并在调节消极情绪方面出现困难,以上情绪加工能力的异常会在IGD的维持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IGD个体情绪加工相关脑区也出现了异常,例如杏仁核、前扣带皮层、脑岛和部分前额叶皮层。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关注IGD的群体情绪加工、情绪加工的时间进程、有效提高IGD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方法以及IGD青少年的情绪加工问题。此外,也可以通过多样化地设置和呈现情绪刺激来达到不同的研究目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被试的性别比例以及被试长期和短期的情绪状态对情绪加工研究结果的影响。

  • 父母手机冷落与青少年: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5

    摘要: 目的:探究父母手机冷落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以及越轨同伴交往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手机冷落量表、越轨同伴交往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808 名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 AMOS 26.0 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父母手机冷落与网络游戏成瘾(r = 0.23, p<0.01)和越轨同伴交往(r = 0.19, 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越轨同伴交往与网络游戏成瘾亦呈显著正相关(r = 0.23, p<0.01);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手机冷落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手机冷落既能直接诱发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也能通过助长越轨同伴交往间接增加网络游戏成瘾风险。

  • 研究的争议及趋势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是否能被确认为独立的精神障碍?目前的争议来自三个方面:概念上难以明确IGD与正常游戏行为,其他精神障碍之间的差异, 且上瘾对象仅为网络游戏或包含线下游戏并不明确; 鉴定标准上DSM-5总结的9条标准没能刻画IGD的本质特征, 现行的18种诊断工具在内容,诊断阈限等方面参差不齐; 研究方法上缺乏理论支撑, 过分依赖问卷数据, 忽视电子游戏的积极作用.争议内容体现出研究者对网络游戏行为本身缺乏理解, 因此难以判断正常与异常的游戏行为.未来研究应考虑回退到对网络游戏行为的研究, 对网络游戏类型特点,影响网络游戏行为的各因素以及电子游戏的积极贡献做深入探讨, 以达到从本质上明确网络游戏成瘾的特质.

  • 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在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下, 采用经济相对剥夺感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内隐人格观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 对1008名具有网络游戏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条件下, 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 (2)相对剥夺感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游戏成瘾; (3)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受到内隐人格观的调节。具体来说, 相对于持渐变观的大学生, 持实体观的大学生的非适应性认知对其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机制, 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