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白幼玲
  • 时间信息加工与信息加工时间特性双视角下的重要时间参数及其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时间既是人类信息加工的对象, 也是(非时间)信息加工的制约因素。数十毫秒至数秒之间的时间加工与人类日常生活关联紧密, 譬如主观计时、演奏及言语等活动。根据以往文献分析可知, 在该时间区域内, 20~ 60 ms、1/3~1 s、2~3 s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时间参数, 但是支持这些参数的证据尚存分歧。首先从“时间信息加工”和“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的视角介绍时间参数的基本观点及其提出背景, 然后基于“时间信息加工”视角从行为学研究、脑损伤研究、神经药理学研究, 脑电研究、脑成像研究、经颅磁刺激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研究等领域介评了1/3~1 s和2~3 s分界区域的证据, 接着基于“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视角从时序知觉阈限研究、感觉运动同步研究、主观节奏研究、言语行为研究、知觉逆转研究、返回抑制研究及失匹配负波研究等领域介评了20~60 ms和2~3 s时间窗口的证据。未来研究既要注意构建基于分界区域与时间窗口的更强解释力的理论假说, 也要厘清分界区域与时间窗口的联系与区别。

  • 情绪调节改善拖延行为的认知机制:任务厌恶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4

    摘要: 先前研究表明,使用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尤其是认知重评)越多,则拖延行为越少。然而,情绪调节影响拖延行为的认知机制仍不清楚。拖延的时间决策模型认为拖延与否主要取决于任务厌恶与结果效用之间的权衡,当任务厌恶显著高于结果效用时会产生拖延,反之则立即执行。因此,情绪调节可能通过降低任务厌恶,也可能通过提升结果效用来改善拖延。为探明此问题,本研究基于 Gross 的情绪调节理论和拖延的时间决策模型,选取高拖延人群 (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 GPS > 67.5) 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积极重评组(34 人)和无效策略组(34 人),对两组被试进行了为期 7 天的经验采样法的纵向追踪(共 14 次)研究。结果发现:(1)两组的执行意愿前测无显著差异,后测中积极重评组执行意愿显著高于无效策略组,说明积极重评显著提升个体的执行意愿。(2)两组的任务厌恶前测无显著差异,后测中积极重评组任务厌恶显著低于无效策略组;两组的结果效用前测无显著差异,后测中积极重评组结果效用显著高于无效策略组。(3)中介分析发现,任务厌恶降低量中介了情绪调节对拖延改善程度(即执行意愿提升量)的作用,而结果效用提升量不能中介情绪调节对拖延改善程度(即执行意愿提升量)的作用。这些结果说明,情绪调节主要通过降低任务厌恶来提升执行意愿,从而降低拖延行为,这为从情绪调节角度干预拖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