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谢志鹏
  • 污力滔滔还是雅俗共赏?营销中的性感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5

    摘要: 性感广告是常见的品牌营销手段,科技发展使得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的性感营销越来越受青睐。既有研究往往片面地将性感等同于与性,且文献零散分布在生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缺乏系统的逻辑脉络,结论之间相互矛盾。完整的性感效应理论框架包括对性感广告的定义、分类和性感广告所产生的正负面效应;其中的心理解释机制有消费者认知、生理动机、性自我图式和社会临场感;同时,性感广告会受到产品类型、广告情境和个体特质的调节。总之,性感广告在营销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消费者一定偏爱“笑脸”吗?产品外观中的表情元素对消费者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表情是产品拟人化外观设计中重要元素。产品正面或负面的拟人化“表情” (表达正面或负面情感的表情)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人际交往相关理论验证了正面表情对消费者的积极影响, 并认为负面表情不利于消费者与产品的互动。但是在现实市场中我们却看到, 消费者有时却更喜爱展现负面表情的产品, 营销领域的产品拟人化研究鲜有关注到产品表情的错位影响。具体而言, 在拟人化营销研究领域, 以下三个研究问题尚待探讨: 产品表情有怎样的具体体现及市场效用; 产品表情对消费者行为和态度影响的心理机制为何; 以及来自于消费者特质和产品因素的调节效应。回答以上问题能够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营销领域的拟人化理论, 同时也将从实践上为产品外观设计提供建议和指导。

  • 文字的“偷心术”:营销中的字体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文字是营销中视觉传播的重要元素, 它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第一印象。文字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文本内容上, 还体现在字形设计对消费者的影响上。字体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空缺, 且现有文献多分散于语言学、设计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目前有较多存在矛盾的结论缺乏系统的框架支持, 本文为研究者提供了完整的字体效应研究框架。将字体进行定义及分类之后, 主要探讨了字体对消费者感知和行为的影响, 以及字体效应的三大心理机制, 即感知一致性、感知记忆性和感知人性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字体受到消费者特质、产品类型与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最后, 深入分析了字体在市场营销中的理论和管理实践价值, 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 强势品牌广告竞争的溢出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探讨同一品类两个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产生的影响, 研究尝试将广告重复、广告长度作为操控广告竞争强度的具体手段, 运用感知到的广告竞争水平来表示广告竞争强度。研究结果表明, 同一品类两个品牌同时进行广告重复的水平不同, 可以导致被试感知到的广告竞争水平有显著差异, 广告重复次数越多, 被试感知到的广告竞争强度越高, 广告长度对感知到的广告竞争作用不显著。研究同时发现:随着两个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强度的提高, 消费者对弱势品牌的品牌态度降低, 这表明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具有溢出效应。另外, 研究还发现产品涉入度和产品属性相似性对强势品牌广告竞争的溢出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涉入度低的产品和属性相似性高的产品溢出效应更大。本研究丰富了溢出效应理论, 增加了溢出效应类别, 同时对同一品类内部的广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文字的“偷心术”:营销中的字体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05

    摘要: 文字是营销中视觉传播的重要元素,它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第一印象。文字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文本内容上,还体现在字形设计对消费者的影响上。字体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空缺,且现有文献多分散于语言学、设计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目前有较多存在矛盾的结论缺乏系统框架的支持,本文为研究者提供了完整的字体效应研究框架。将字体进行定义及分类之后,主要探讨了字体对消费者感知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字体效应的三大心理机制,即感知一致性、感知记忆性和感知人性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字体受到消费者特质、产品类型与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最后,深入分析了字体在市场营销中的理论和管理实践价值,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