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3-2
  • 小学儿童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及其对阅读能力的预测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01

    摘要: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汉语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进行历时6年8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小学儿童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儿童六年级时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呈持续地非线性增长,其中三年级和五年级是儿童口语词汇知识发展的快速增长时期,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表现出差异稳定的发展模式;(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和相关阅读认知技能后,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显著预测六年级时的阅读准确性、阅读流畅性及阅读理解,且对阅读准确性和阅读理解的预测比对阅读流畅性的预测更强;相对于起始水平,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速度对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更强。

  • 亲环境态度与行为的代际传递效应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27

    摘要: 环境心理与行为领域的代际传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主要包括亲环境态度和亲环境行为两方面的代际传递。亲环境态度代际传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价值观、环境关心、可持续消费态度;亲环境行为代际传递的研究主要关注节能行为、回收再利用行为、绿色消费行为等。其代际传递涉及三个社会化过程:(1)父母直接或间接传递给子女,即正向代际传递,通过榜样学习、家庭沟通及亲子参与的方式;(2)从子女向父母的反向代际传递,即代际反哺的过程;(3)父母与子女受到共享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即文化濡化的过程。未来需要加强我国文化背景下亲环境态度和行为的代际传递效应研究,并深入探讨其内在机制,以便揭示亲环境态度和行为如何实现代代相传。

  • 储蓄动机的分类模型及其群体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24

    摘要: 控制居民的储蓄行为已经成为国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了解储蓄行为,许多国家都对居民的储蓄动机进行了研究,因为储蓄动机是促使人们进行这种储蓄行为的目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首先回顾了以前关于储蓄动机的研究,然后将其分为四类。这四类动机分别是预防型储蓄动机、享乐型储蓄动机、个人内部因素和个人外部因素。然后,我们将建立我们自己的关于储蓄动机的分类模型。我们的模型由两个轴组成,第一个轴是个体内部-个体外部轴,另一个是保护-促进轴。本模型的意义在于,以前关于储蓄动机的研究是较为分散,相互之间不够关联的,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模型能够在储蓄动机领域提供一个更清晰、更综合的视角,并对模型进行了群体差异分析。

  • 集体仪式的替代品:世俗中的同步动作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23

    摘要: 世俗中的社会生活同步动作是一种跨文化的普遍现象,与集体仪式同步动作具有同等的亲社会功能。在建立社会联结、增进心理健康方面,社会生活同步动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集体仪式发挥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保护作用。从动作的相位、意识水平、协调方式等角度,可以将社会生活同步动作划分为五种类型,并且不同类型的动作与社会性响应因素、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心理与生理机制存在异同。未来需进一步揭示社会生活同步对集体仪式同步的替代性与补偿性,考察动作的意识水平、相位等因素对同步效应的影响,着力关注不同类型的同步动作的功能和发生机制。

  • 返回抑制对于视听跨通道对应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23

    摘要: 视听跨通道对应(audiovisual crossmodal correspondence)在不同类型的视、听刺激之间被广泛发现,但其发生阶段尚不明确。研究采用线索-靶子范式,探究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对于视听跨通道对应的影响。实验1操纵线索和目标之间的空间位置一致性和听觉音调与视觉目标位置之间的跨通道对应一致性,结果发现IOR效应和视听跨通道对应存在交互作用,线索化位置存在稳定的视听跨通道对应效应,而非线索化位置的视听跨通道对应效应消失。实验2操纵无关听觉刺激是否出现,发现IOR效应与单独的声音出现与否不存在交互作用,排除了警觉效应对于结果的混淆。实验3通过延长线索和目标的间隔时间(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 SOA),发现伴随着IOR效应减弱,线索化位置的视听跨通道对应效应也相应减弱,且IOR效应对于视听跨通道对应的调节作用减弱。研究表明,仅当听觉刺激与视觉空间位置之间发生跨通道对应时,才会与同样发生在知觉水平的IOR效应产生交互,支持了视听跨通道对应发生在知觉阶段。同时研究结果支持视听跨通道对应的发生符合反比效应原则。

  • 行为者-观察者视角下的养家动机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22

    摘要: 养家动机概念的提出推动了工作动机的研究进展,为洞察员工的工作行为提供了全新视角。然而,已有研究强调养家动机的亲社会动机属性,对其工作动机属性的认识尚不全面。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工作动机属性下的养家动机,提出养家动机兼具水平和受控程度两个独立的维度,围绕养家动机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后续人际影响展开探究。本研究先从行为者视角探索养家动机如何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再从观察者视角分别探究观察者(面试官)对养家动机的工作动机属性的整体认识以及观察者(领导者)对养家动机驱动下员工做出的组织公民行为的归因和反应。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建构,本研究增进对职场中员工养家动机的全面认识,并为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 失却锋芒:父母性别偏见对女性职场表现的负面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20

    摘要: 父母性别偏见对女孩影响的研究多聚焦于幼儿与青少年时期家庭领域, 忽视了其对女性成年后工作领域的深远影响。基于自我概念理论, 探讨了父母性别偏见对女性职场表现的负面影响机制。基于225份多时点、多来源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1)父母性别偏见通过降低女性自尊加剧其职业妥协; (2)职业妥协负向影响女性工作绩效和创造力; (3)父母性别偏见依次通过自尊、职业妥协削弱女性工作绩效和创造力。研究结论从原生家庭界面拓展女性职场表现研究视角, 为识别影响女性职业选择和职场表现根源因素、促进职场性别平等和女性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 工作替代还是工作转型?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的内涵、影响后果及来源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18

    摘要: 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际,有效缓解和应对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至关重要。传统的工作不安全感研究广泛探讨了工作不安全感的来源和影响效果,但较少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这一当前组织管理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背景。本文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创新性地提出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这一概念,反映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导致个体感知到的工作不安全感。本文有三个研究目的:第一,探讨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的内涵和维度结构,拟提炼出工作替代不安全感和工作转型不安全感两个维度;第二,探讨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结果和职业结果的影响;第三,探讨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的来源。本文不仅能丰富人工智能背景下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和理论研究,还能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际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提升提供实践启示。

  • 调节定向对App用户隐私披露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16

    摘要: 合理且充分利用用户数据是互联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数据采集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用户隐私,需要获得用户授权,这就是用户隐私披露。目前对于隐私披露的相关研究缺乏基于客观和群体层面的视角,而且在隐私授权的决策机制上也不清晰。本项目以调节定向理论为基础,在个体和群体两个层次上,将结合行为实验、眼动测量和数据挖掘方法系统探究调节定向和调节匹配对隐私披露不同阶段的影响机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理解隐私授权过程中调节定向的作用机制,也将在隐私授权的助推设计中发挥潜在的应用价值。

  • 管住嘴迈开腿: 身体活动当量标签促进健康行为及其认知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15

    摘要: 身体活动当量标签(physical activity calorie equivalent, PACE)提供关于食物的两种信息,即能量值以及消耗该能量所需要的身体活动量,它被认为是一种应对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的有效策略。PACE标签可以有效降低消费者在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中的不健康食物选择和能量摄入,促进健康食物的选择,同时提高运动意愿和运动行为,即PACE标签可以促进健康行为。PACE标签起效应的认知机制包括两条路径,即PACE标签-心理模拟-情绪-行为路径和PACE标签-心理模拟-健康目标-行为路径。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两条路径的适用群体和适用条件,PACE标签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以及综合不同的饮食干预和调节方法帮助消费者形成可持续的健康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 背外侧前额叶在安慰剂效应中的作用:社会情绪调节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14

    摘要: 安慰剂效应指个体接受惰性物质或程序后,对自身状况产生积极预期从而使自身症状得到缓解的效应。已有研究发现,安慰剂不仅能镇痛还能有效调节情绪。为了考察安慰剂效应在情绪调节过程中的脑机制,本研究以社会排斥图片为情绪诱发材料、诱发社会疼痛,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激活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观测TMS对安慰剂下调社会疼痛的影响。实验采用被试间-被试内混合设计,以TMS组别(DLPFC组、控制组)为被试间变量,安慰剂条件(安慰剂、非安慰剂)为被试内因素,共纳入健康大学生被试100名。结果发现,DLPFC组(n = 50)比控制组(n = 50)在安慰剂条件下报告的负性情绪更弱,同时,反映情绪体验强度的ERP晚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的波幅也更低,但上述组间差异在非安慰剂条件(基线)下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还表明, DLPFC组比控制组更相信安慰剂的效果,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安慰剂。此外相关结果发现,由DLPFC激活导致的安慰剂效应增强可有效降低社交焦虑倾向被试的负性社会情绪。本研究是结合脑调控(TMS)和脑观测(ERP)技术探讨安慰剂情绪调节脑机制的首次尝试,研究发现不但揭示了DLPFC在安慰剂调节情绪过程中的重要因果作用,还为临床治疗以情绪失调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脑调控干预的可行性脑靶点。

  • 心理学领域高水平期刊调研报告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2-14

    摘要: 科技期刊水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国家的科技竞争力。通过对科技期刊水平的调研可了解各国在某领域的科技水平,高水平期刊列表也可作为我国建设一流期刊的重要参考。另外,心理学领域重要期刊中的科研动态也具有研究和参考价值,对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因此,梳理出心理学领域高水平期刊无论是对期刊建设还是学科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潘菽图书馆对国内外心理学领域高水平期刊进行调研,形成了心理学领域高水平期刊榜单。本报告将结合WoS和Scopus两个数据库,将心理学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划分为实证期刊、综述期刊和研究方法期刊三类开展调研分析,主要参照指标为WoS的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引文指标和Scopus的CiteScore分数、SJR指标,并参考国际顶尖心理学院系论文发表情况和语种因素,试图寻找出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最具有影响的核心学术期刊。调研结果表明,美国创办的心理学高水平期刊较多,例如PSYCHOLOGICAL MEDICINE。我国在兴办期刊上仍处于弱势,在主攻高水平论文以外,仍需大力建设国内心理学期刊,加速构建我国新时代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12

    摘要: 近年来,社交网络上涌现出大量具有真人特征的虚拟人物,他们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以获得影响力,然而其背后的道德伦理问题也逐渐浮现。当社交媒体虚拟人犯错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其道德判断会有何不同?本文基于心智感知理论,通过五个主要实验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表明,在被告知虚拟人的不道德行为后,比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但这种文化差异没有出现在对真人的道德责任判断上(实验1a~1c)。并且不论虚拟人是由真实人类还是人工智能驱动,这种文化差异都会存在(实验1c)。这种文化差异通过感知心智能力来中介(实验2)。具体而言,比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的心智能力(特别是感知力)更高,因此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此外,对虚拟人更大的道德责任判断会导致中国文化(相比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人们更倾向于对虚拟人施加道德惩罚(实验3)。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将道德责任判断和心智感知的对象拓展到虚拟人上,并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后续影响。

  • 面孔吸引力对注意资源分配的影响:进化动机的调节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09

    摘要: 面孔吸引力被认为能够影响注意资源的分配。然而,对于面孔吸引力影响注意资源分配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想探究面孔吸引力对两种注意过程的影响:注意捕获和注意粘附。注意粘附指的是将注意转移的困难,而注意捕获指的是注意的初始定向过程。本研究会采用不同的视觉搜索范式来测量面孔吸引力对这两种不同的注意过程的影响,尤其是在注意捕获中又区分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注意捕获。并且因为面孔吸引力的进化意义,本研究还会考察在不同的进化动机状态下(自我保护和择偶动机)面孔吸引力对注意的影响。

  • 中国新冠词语库的初步编制和试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2-08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多维度、标准化的词语库,从而为与新冠疫情有关的心理学或神经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本词语库参考国内外情绪词语库的建立方法并采用点探测任务以及词语库中的词语作为实验材料来检验疑似具有新冠恐惧被试的注意偏向,从而检验词语库的有效性。【结果】我们通过筛选和处理,最终将196个新冠词和99个中性词纳入了词语库,然后对词语通过6个维度进一步进行分类和评估、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中国新冠词语库,词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内部一致性。除此之外,通过点探测任务检验其效用,验证新冠高相关度的词语与具有新冠恐惧被试之间的关系,词语库可靠性较高,其中材料可作为与新冠相关的情绪和情感研究。【局限】初步样本量较少以及词语库应用面需要进一步开发。【结论】我们初步建立的中国新冠词语库具有较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较高,可以作为未来与新冠疫情研究相关的材料。

  • 折扣还是权衡: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决策的理论探索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04

    摘要: 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做出涉及不同时间节点的决策,此类决策在行为决策领域一般以跨期偏好作为衡量指标。而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做出的、攸关生存发展的重要跨期决策实则是混合得失双结果的跨期决策。然而,现有基于纯获得范式未能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现实中更加复杂、真实的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决策问题。为了描述并解释人们的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偏好,本项目拟:1)通过不同逻辑合成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决策的折扣率,为模型比较提供尚缺乏的预测指标;2)开发生态版的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偏好任务,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更加生态、有预测力的测量范式;3)采用静态的直观模拟天平任务和动态的鼠标实验室、眼动追踪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检验效用比较模型与属性比较模型何种可以更满意地解释混合得失双结果的跨期决策。

  • 中国人的积极理想情绪:近几十年来的变迁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03

    摘要: 理想情绪是人们理想中想体验的情绪,和文化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快速变迁的背景下,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人们日常体验的实际情绪的变迁,但是尚未有研究关注理想情绪的变迁。本研究第一次在中国对积极理想情绪的变迁进行研究。研究一让1966年之前出生的被试根据自己的判断,评估1980年初、2000年初和2020年前后中国人理想中想体验的积极情绪。结果发现,从1980年初到2020年前后中国人对高唤醒积极情绪、低唤醒积极情绪、一般积极情绪的偏好都在上升。研究二让大学生被试根据自己的判断,评估祖辈、子辈和孙辈理想中想体验的积极情绪。结果表明,大学生知觉到的祖辈、子辈和孙辈这三代人对高唤醒积极情绪、低唤醒积极情绪、一般积极情绪的偏好也都在上升。研究三利用全国性大学生调查数据,通过横断对比分析发现,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偏好高唤醒积极情绪、低唤醒积极情绪、一般积极情绪,并且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都可以正向预测三类情绪的偏好。总起来,三个研究一致启示,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对高唤醒积极情绪、低唤醒积极情绪和一般积极情绪的偏好都在上升。这些发现不仅拓展了对社会变迁的心理影响的认识,更加深了对理想情绪本身特性的认识。

  • 医患个体特征影响共享决策的心理路径:基于内隐原型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01

    摘要: 医患共享决策对医患双方均可产生积极效果,但已有研究多限于综述其影响因素而未探究背后的心理路径。文章从内隐原型的理论视角,提出医患对自身和对对方的共享决策内隐原型,并据此阐明医患个体特征影响共享决策的内隐原型心理路径(医患心理特征医患心理状态医患共享决策内隐原型医患共享决策行为)。以此为划分标准,文章建构医患共享决策的内隐原型研究框架,整理总结以往医患共享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提出发掘影响共享决策的医患个体特征、探究医患个体特征可能影响的心理状态、检验医患共享决策内隐原型的作用、关注医患个体特征发挥作用的调节变量等潜在的研究主题。

  • 婴幼儿类言语发声对语言发展的预测及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01

    摘要: 类言语发声是类似成人言语的语音,是后续语言发展的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婴幼儿类言语发声数量或频次、典范音节比例或频次、辅音多样性与沟通性发声预测了表达性语言,但对理解性语言的预测结果不一致,典范呀呀语起始年龄对表达性词语起始年龄和表达性词汇量预测的结果不一致。类言语发声对语言发展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类言语发声提供了语言产生的基础、创造了婴幼儿的学习状态和诱发了社会性回应行为三个方面解释。未来研究可考虑探索类言语发声与语言发展的因果关系、相关因素对类言语发声预测语言发展的调节效应、语言测试方式及类言语发声指标本身的影响、语言障碍儿童语言干预中最具有价值的类言语发声和类言语发声与社会回应的动态交互。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