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离座行为存在注意优势区吗?——基于无意视盲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4

    摘要: 特殊教育教师在执行课堂教学任务时很容易忽视学生的离座行为,这会带来很多不可预见的安全隐患。座位安排是教师管理离座行为的常见手段,那么从座位安排的角度,教师对离座行为的觉察是否存在注意优势区?本研究结合无意视盲研究范式与课堂管理任务,通过2个实验探究真实课堂场景下,学生的空间位置序列对教师觉察离座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教师对学生离座行为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注意区:在静态课堂情境和动态课堂情境中,前排学生的离座行为都更容易被觉察;静态情境中,处于中心位置学生的离座更不容易被觉察,但动态情境中无此中心抑制效应。该结果为教师合理安排特殊学生座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 道德判断与公正的逻辑结构辨析-以对两个经典案例的剖析为例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2

    摘要: 对何为公正的判断决定着道德判断的合理性。公正的判断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包括对证据的辨析,也包括对判断准则合理性的辨析。在社会事务的公正性评价中,原则性的评价应优先,功利主义式的社会效用评价应居其次。尽可能地查清事件的相关信息,是进行公正的道德判断的数据基础;全面充分的换位思考是进行公正的道德判断的方法基础;以理性、公正、平等、博爱、宽容等为特征的普适性的价值观是进行公正的道德判断的准则基础。

  • 热身还是分心?工作状态转换活动对日常工作效率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8

    摘要: 本研究基于边界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分析工作场所之中的工作状态转换活动影响员工日常工作效率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来自70名被试603个观察值进行路径分析发现: (1)在个体内层次, 员工上午和下午的工作状态转换活动时间与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投入关系为倒U型。(2)工作状态转换活动对工作投入的作用效果取决于活动时段和活动惯常性:员工上午的工作状态转换活动时间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在活动惯常性较强的情况下呈倒U型;下午的工作状态转换活动时间与工作投入关系在活动惯常性较弱的情况下呈倒U型。(3)工作状态转换活动通过影响工作投入对工作目标进展的间接效应部分受员工作息时间型的调节:晨型员工上午工作状态转换活动通过上午工作投入对工作目标进展产生正向影响;无论何种作息时间型的员工,下午工作状态转换活动都可以通过下午工作投入对工作目标进展产生正向影响。本研究将工作状态转换活动的研究情境从工作场所之外拓展到从工作场所之中, 探讨这类活动对员工工作效率的影响,加深了对工作状态转换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的认识。

  • “学习改变命运”:社会流动信念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及内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9

    摘要: 学业拖延是普遍存在于各个学生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会影响个体的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本研究创造性地同时考察了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业拖延, 并首次探究了社会流动信念对主动/被动拖延的影响, 以及未来时间焦点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共包含4个子研究(N = 1296), 使用了问卷调查(研究1~2)和实验研究(研究3~4)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发现, 社会流动信念负向预测被动拖延, 正向预测主动拖延。此外, 未来时间焦点分别在社会流动信念和主动/被动拖延的关系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这些结果分别在高中生(研究1)和大学生群体(研究2~4)中得到了验证。本研究揭示了社会流动信念这一内部认知因素对积极的主动拖延和消极的被动拖延不同的影响, 为学业拖延的有效干预提供了针对性的科学建议。

  • 愚公式精神敬畏:概念建构及其对高收入群体捐赠意愿的促进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5

    摘要: 敬畏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积极情绪。但现有敬畏研究多基于西方文化敬畏原型侧重考察自然景观诱发的自然敬畏的作用。虽然有研究开始关注敬畏的社会性来源,但也局限于权威人物事迹。本研究将视角转向普通大众的社会生活,并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中敬畏原型的社会性、精神性、人本性和大众性特征,提出了“愚公式精神敬畏”概念,考察了它在促进高收入群体慈善捐赠以及缓解贫困群体消极刻板印象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愚公式精神敬畏在当代中国社会普遍存在(预研究),是一种不同于自然敬畏的敬畏形式(研究1a、1b和2)。与自然敬畏类似,愚公式精神敬畏能够提升高收入群体的捐赠意愿(研究3a和3b);与自然敬畏不同,愚公式精神敬畏具有缓解对贫困群体消极刻板印象的独特作用(研究2、3a和3b)。文章首次提出“愚公式精神敬畏”概念,结果证明了它在促进捐赠和消除偏见中的作用,拓展了敬畏理论,对促进共同富裕也有启示意义。

  • 荣辱与共?任务型共同经历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8

    摘要: 3个实验探究了任务型共同经历对合作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实验 1分析了公共物品困境中共同/不同任务经历参与者合作行为的差异性。实验2通过测量信任和人际距离, 探究了共同经历影响合作行为的潜在机制。实验3对任务设置了目标, 通过任务目标的达成与否来操纵成败, 考察了经历成败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任务型共同经历相比于不同经历更能促进合作行为;(2)信任和人际距离在共同经历对合作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3)共同经历成功的个体相比共同经历失败的个体之间有更高的合作行为, 即拥有共同经历的双方只可“同光荣”不可“共耻辱”。

  • 人满为“患”:社会拥挤对社会排斥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7

    摘要: 本研究采用污名化诱导网络投球范式,通过2个实验探讨社会拥挤对社会排斥行为的影响机制和群体效应。实验结果均显示,拥挤感启动后个体的排斥次数显著更多,主观排斥显著更高;实验1进一步发现控制感和负性情绪在拥挤感和排斥次数及主观排斥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实验2则从群体类型切入,发现陌生人条件下拥挤感启动会显著增加排斥次数和主观排斥,而熟人条件下拥挤感启动不会显著增加排斥次数和主观排斥。本研究表明:社会拥挤会导致更多的社会排斥行为,并且控制感和负性情绪在该路径上起完全链式中介作用;同时,群体类型能够有效调节社会拥挤对社会排斥行为的影响,即当拥挤群体为陌生人时,社会拥挤才会导致更多的社会排斥行为。

  • 字体强调对句子中情绪词加工的影响及其老化效应——来自fNIRS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11

    摘要: 字体强调被证明影响了中性文本的加工过程。本研究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通过操纵句子中关键词的情绪效价和字体强调状态,进一步拓展探讨了字体强调对情绪加工的影响及其老化效应。结果显示,控制条件下,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阅读积极词时在右侧腹外侧前额叶上的激活程度呈现出更低的趋势,在阅读消极词时其激活程度更高。强调条件下,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激活差异消失。该结果表明,字体强调依附右侧腹外侧前额叶,在情绪加工中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捕获了注意,加强了读者对情绪信息的评价与整合,促进了对情绪信息的控制加工。不过,字体强调对老年人与年轻人的作用机制不同。字体强调促使老年人产生情绪的积极效应,但激发了年轻人的消极情绪偏好。

  • 挑战还是机遇?青年科技观的话语呈现—以ChatGPT为例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3

    摘要: ChatGPT已经成为贴近生活、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科技,青年群体如何看待、理解这一代表性AI产物,折射着他们的科技观念,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科技格局。本文借助微博平台获取有关ChatGPT的网络话语,从语词维度、情感维度和主题维度分析当代青年秉持的科技观与更深层的发展观。研究发现,青年群体多从实用逻辑与工具主义的角度审视ChatGPT,对其发展和应用保持既乐观开放又反思谨慎的态度。他们努力解构技术逻辑实现知识信息的转化,强调人与科技的交互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又关注科技的经济效用。面对科技对社会的挑战与国际纷争,青年群体居安思危期冀本国科技崛起。青年群体既是科技的实践者也是未来科技的引领者,本研究旨在深化我们对当前青年群体科技观的理解,并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青年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 执行功能不同成分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能力关系中的作用:一项追踪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3

    摘要: 对185名二年级儿童进行历时20个月的两波次追踪,考察了二年级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二、三年级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预测作用,以及干扰抑制、反应抑制和工作记忆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二年级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仅对二年级时的三种数学能力具有直接预测作用。(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通过工作记忆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二年级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三年级的逻辑思维能力。这表明执行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能力关系中的作用会随执行功能成分类型、数学能力类型及测试时间点而发生变化。

  • 自发的善行: 加工模式和情境紧急性影响亲社会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3

    摘要: 亲社会行为作为亲社会属性的重要方面,一直是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焦点。然而,对于人们是否能够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一般直觉倾向,仍存在争论。研究聚焦于慈善情境下的捐助行为,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加工模式和情境紧急性对捐助行为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行为结果发现,捐助行为受紧急性和捐助成本的双重影响,随着成本的增加,个体更愿意帮助紧急情境下的求助者。脑电结果发现,直觉加工比反思加工诱发了更大的前部N1波幅,而反思加工比直觉加工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在非紧急情境下,反思加工比直觉加工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这一结果表明加工模式不仅影响了个体的早期注意和对刺激的评估,还调节了晚期阶段对非紧急事件的认知投入。研究揭示了加工模式和事件紧急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通过关注紧急性这一潜在调节因素为不一致结果指出了方向,扩展了对社会启发式假说的理解。

  • 整合复杂性与自杀之间的关系-基于微博文本大数据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10

    摘要: 整合复杂性是心理学中用来测量个体思维结构的一个概念。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区分性和整合性。区分性是指个体能够识别和理解信息中存在的不同观点或元素的能力;整合性是指个体能够将这些不同的观点或元素合并成一个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整体的能力。整合复杂性的测量主要依靠人工对于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这些文本可以是书面材料、演讲稿、面试记录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口头或书面表达。整合复杂性目前在管理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领域展现出了其跨学科的价值和广泛的研究潜力。在管理心理学领域,领导者的整合复杂性水平影响他们如何处理复杂的管理挑战、制定战略和促进团队多样性。在政治心理学中,研究者利用整合复杂性来分析政治领袖的思维风格、外交政策决策过程以及群众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文化心理学利用整合复杂性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思维模式和信息处理策略。但是在健康心理学领域,整合复杂性并没有被充分研究。整合复杂性作为一种思维结构的测量方式,能够对个体如何处理信息和应对压力以及负面情绪做出一定的解释,这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自杀逃避理论,个体可能通过自杀行为来逃避无法忍受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痛苦,这一理论框架下,低整合复杂性可能是自杀行为的一个风险因素,因为较低的整合复杂性可能导致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心理痛苦时,难以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感到无助和绝望。本研究在社交网络媒体数据上探索了整合复杂性对于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辩证整合复杂性负向影响个体的自杀意念,精细整合复杂性正向影响个体的自杀意念,辩证整合复杂性负向调节负性情绪对于自杀意念的影响。低辩证整合复杂性个体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干扰,从而更容易表现出自杀意念;高辩证整合复杂性个体更不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干扰,从而更不容易表现出自杀意念,但是这种模式并不稳定,可能受到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干扰。在个体在自杀行为发生前夕,个体的整合复杂性会持续降低。

  • 环境心理学研究概述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4-23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条件与人类心理活动息息相关,并干预着人类的行为和精神生活,直接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经济效益。环境心理学将环境和人类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社会文化和环境下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与环境物质之间的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及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寻求人与环境相互适应的可持续模式。为探求环境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本文选取CNKI数据库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法,客观地分析环境心理学相关文献,探讨环境心理学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环境心理学将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持续发展,稳步走上人性化、情感价值和精神体验的道路;2)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将被应用于景观设计,以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3)环境心理学审视着不同社会环境条件下人类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问题产生,可为提升思想教育水平和维护心理健康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参考价值。

  •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中英文整合复杂性建模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24-04-10

    摘要: 整合复杂性是心理学中用来测量个体思维结构的一个概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区分性和整合性。区分性是指个体能够识别和理解信息中存在的不同观点或元素的能力;整合性是指个体能够将这些不同的观点或元素合并成一个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整体的能力。整合复杂性的测量主要依靠人工对于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这些文本可以是书面材料、演讲稿、面试记录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口头或书面表达。针对当前整合复杂性人工测评方法成本高、自动化评估方法精度低以及缺乏中文文本评估方案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大语言模型文本数据增强技术和模型迁移技术为整合复杂性的评估设计了对于中英文文本的自动化评估方案,并探索了整合复杂性两种子结构:精细整合复杂性和辩证整合复杂性的自动化评估方法。本文设计并实施了两个研究,首先基于大语言模型文本数据增强技术实现了对于英文文本整合复杂性的预测模型,其次基于模型迁移技术实现了对于中文文本整合复杂性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使用GPT-3.5-Tubo对于英文文本数据进行增强,使用预训练多语言Roberta模型进行词向量提取,使用文本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下游模型。与人工标注相比,整合复杂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2,辩证整合复杂性相关系数为0.51,精细整合复杂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0。优于机器学习方法以及未经过数据增强的神经网络模型。2)本文在研究二中建立了与研究一中的神经网络结构一致的模型,并将研究一中最终的模型参数迁移至本研究的模型中,对于中文文本整合复杂性进行训练。在零样本的情况下,迁移学习模型整合复杂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1,辩证整合复杂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1,精细整合复杂性相关系数为0.33,均优于随机参数情况下的模型表现(整合复杂性:0.17,辩证整合复杂性:0.10,精细整合复杂性:0.10)。在小样本情况下迁移学习模型整合复杂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3,辩证整合复杂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1,精细整合复杂性相关系数为0.73。

  • 组织情境下明星员工的近端及远端涟漪效应探究:以社会影响理论为框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15

    摘要: 作为组织中重要的战略人才资本,明星员工虽然占组织总人数的比重很低,但却能做出极为突出的贡献。他们不仅凭借自身持续且不均衡的高绩效、高社会资本和高知名度为组织绩效的提升做出直接贡献,还可通过影响其他同事间接助力组织的价值创造活动,即明星员工的涟漪效应。在系统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以社会影响理论为框架,分别阐述了组织情境下,明星员工如何对团队内非明星员工及团队整体产生近端涟漪效应,以及如何对团队外同事产生远端涟漪效应,并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明星员工人际特征的角度探究了不同涟漪效应的边界条件。具体而言,我们设计了3个研究模块,涵盖4个理论模型。本文构建的理论框架不仅有助于学者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明星员工如何对组织的价值创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社会影响,还将为中国各类组织的明星员工管理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 我的中国心:唤醒民族危机感与自豪感选择性增强后续记忆编码 「open review」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0

    摘要: 情绪能够强化记忆编码且对后续记忆编码也有增强效果。本研究探索复杂社会情绪(即民族危机感和自豪感)唤醒如何影响后续的记忆编码。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利用两个实验探索民族情绪唤醒如何选择性地增强记忆编码。实验2采用被试间设计,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危机感、自豪感及中性情绪组进行情绪唤醒,随后进行记忆编码。结果显示,民族危机感和自豪感的唤醒显著增强了记忆编码,但对同一时间窗内与民族情绪无关图片记忆无显著影响。实验3采用相同的设计,但更换记忆材料为数学统计概念,结果发现民族情绪唤醒不影响数学统计记忆编码。本研究深化了我们对复杂社会情绪与记忆交互作用的理解,同时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证基础。

    同行评议状态: 不通过
  • 自主任务转换中的重构和干扰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任务转换是研究执行功能的常用范式。任务转换通常伴随着转换代价:执行转换任务比重复任务的反应时更长、错误率更高。转换代价可能反映了任务设置重构(重构理论), 也可能表明任务之间存在干扰(干扰理论)。与任务线索范式相比, 自主任务转换范式更具生态效度, 而且不仅能获得转换代价这个传统结果, 还引入了任务选择比例、任务转换率等新指标, 其结果倾向于支持重构理论。此外, 新近研究指出自主任务转换可能也包含干扰的作用。未来, 应通过进一步改进实验范式等方法, 实现两大理论的融合。

  • 反刍思维与注意脱离损坏的关系及其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反刍思维是一种重复性的消极思维, 会让个体将注意集中在消极痛苦的事情上。研究表明, 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虽然是相互独立的概念, 但是二者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表现在注意脱离损坏会预测个体的反刍思维以及反刍思维有关的注意脱损坏可能是受到意识控制的。同时, 反刍思维的类型和自我相关性在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关系中的作用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究。另外, 注意脱离有关的训练明显地改善了个体的反刍思维。并且, 杏仁核的过度激活, 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对自我相关消极信息的调节异常, 右背外侧前额叶(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的活动异常以及与注意有关的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相互影响的原因。

  • 班级欺凌规范与欺凌行为:群体害怕与同辈压力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群体因素中的班级欺凌规范如何通过同辈压力、群体害怕影响欺凌行为的发生。研究1为实验研究, 被试为186名小学高年级学生(Mage = 11.36 ± 0.99岁)。结果表明在不同情境(欺凌/非欺凌)的启动下, 各变量得分均具有显著差异; 进一步分析仅发现同辈压力的中介作用边缘显著。研究2为相关研究, 943名小学高年级及初二学生(Mage = 12.00 ± 1.32岁)填写班级欺凌规范、同辈压力和欺凌行为问卷。HLM分析显示同辈压力在班级欺凌规范与欺凌行为起显著中介作用。

  • 注视者及观察者因素对注视知觉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注视知觉既包括识别他人对周围环境的注视位置, 也包括对他人是否在注视自己(即直视)的感知。诸多研究表明, 注视知觉过程受来自目光发出者与感知者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眼神沟通中不同角色角度出发, 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注视者因素和观察者因素。具体而言, 注视者因素主要探讨了眼部及头部物理特征及面孔情绪与吸引力对注视知觉的影响。而观察者因素则探讨了个体的心理或精神障碍、个体当前状态特征及观察者的性别、种族及文化差异对注视知觉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从创新实验设计与任务出发, 探讨注视者刺激的实验材料与观察者特征的临床应用及跨文化差异等方面的问题。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