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当父母有助于成为好领导?基于“父母-领导增益”视角的领导力探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8

    摘要: 领导力发展是组织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主题,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亟待突破的现实问题。过往研究多关注组织内部培训和挑战性工作经历对领导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成效提升存在瓶颈。新的研究趋势强调跨领域的“全人”发展,特别是非工作场景经验对领导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家庭-工作增益”理论视角,探讨父母角色经验如何通过工具性、情感性和效率性增益路径影响领导角色有效性,在理论层面上提出基于“父母-领导增益”视角的领导力发展模型。未来研究可明确父母角色经验和领导角色有效性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并尝试从强化增益意识等方面开展干预研究,以促进实践中的领导力发展。

  • 协作记忆中学习程度判断的作用及特点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研究目的是从与个体记忆中的学习程度判断(JOL)比较的角度,探讨协作记忆中JOL的作用及发展特点。首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正常成年人协作记忆与个体记忆中JOL的差异;然后考察了三、五、七年级学生协作记忆与个体记忆中JOL的发展差异。实验1发现,在经历JOL后,大学生并没有出现常态下的协作抑制,同时出现了协作后促进。实验2则发现,小学生和初中生在进行JOL后,协作抑制均未出现,协作促进也未发生。同时发现,首次提取前,各年级被试对协作记忆的自信心均高于个体记忆,预测准确性低于个体记忆。首次提取后,五、七年级和大学生协作组对个人记忆的自信心和预测准确性与名义组相当,但三年级协作组的自信心低于名义组,预测的准确性高于名义组。结论:(1)JOL的参与带来了记忆效果的变化,支持了监测制约结果假说。(2)提取结果对被试的记忆监测具有反馈效果,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被试就能依据提取结果调整自己的JOL,这印证了结果影响监测假说。

  • 父母应对社会化如何影响儿童青少年适应:基于长时与实时时间轴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8

    摘要: 父母应对社会化是指父母向儿童青少年提供认知、情感和行为策略以应对压力的过程。实证研究从长时程发展时间轴、具体情境下的实时时间轴及不同时间轴的结合等角度探讨父母应对社会化的作用,揭示了父母应对社会化对于儿童青少年适应的独特效应。对于其中的心理机制,应对社会化过程理论模型探讨了儿童青少年应对过程在父母应对社会化与儿童青少年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教养×压力放大和差异效应模型考察了应对社会化作用过程的边界条件。本研究将此两种模型进行整合,并基于动态系统视角提出应对社会化动态过程理论模型,从长时程发展时间轴和具体情境下的实时时间轴两个层面、儿童个体和亲子二元两个水平完善父母应对社会化对儿童青少年适应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察父母应对社会化作用效果的普遍性,深化探索父母应对社会化影响儿童青少年适应的机制,为父母应对社会化在家庭教育与临床干预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 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言语能力、视空间能力和工作记忆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4

    摘要: 为了揭示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各自的发展规律及二者关系,实验1以36名6~7岁儿童、59名7~8岁儿童、69名8~9岁儿童和31名成人为被试,测查符号和非符号奇偶判断任务,发现符号SNARC效应在8~9岁儿童中才出现,但非符号SNARC效应在6~7岁儿童中就已出现,且跨年龄组(儿童和成人)的数据和针对儿童的追踪数据分析显示两种SNARC效应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可能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此外,对于同时出现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8~9岁儿童和成人来说,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相关不显著。为进一步探讨两种SNARC效应是否有相似的认知机制,实验2对137名8~9岁儿童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测查其言语能力(语音意识、语音记忆和快速命名)、视空间能力(视知觉和心理旋转)、工作记忆(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及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结果显示:言语能力和言语工作记忆对符号SNARC效应预测作用显著,视空间能力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对非符号SNARC效应预测显著。这表明两种SNARC效应具有不同的认知基础。研究结果支持了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分离假说,并拓展了双编码理论。

  • 毕生视角下独处的适应功能:益处与代价的五轮比较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9

    摘要: 独处是一种在真实和虚拟环境中个体与他人没有交流的状态。从童年期到老年期,独处在个体不同发展阶段带来不同的影响。关于独处的适应功能,以往研究者持不同的观点,或积极论或消极论,且有一种观点认为:独处同时具有益处与代价。鉴于研究者们对于独处的观点不一致,本研究从毕生发展的视角出发,对各个发展时期益处与代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探讨其动态变化与发展,并提出了毕生发展视角下独处的益处与代价的比较模型。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关注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整合独处多维性,以毕生发展视角收集横纵向数据直接对比,丰富独处益处与代价的发展机制,结合文化背景理解独处的内涵,关注当代数字技术发展背景对于个体独处的影响,考察独处的认知神经机制,并思考独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实践意义。

  • 智能时代的新玩伴:儿童与机器人的互动特征及其对儿童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工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1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儿童与机器人的互动日益频繁。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按照儿童对机器人的认识、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这三个过程进行总结。在认识上,儿童更容易被机器人的拟人化外观吸引,倾向基于兴趣来探索机器人,并且将机器人视为生命或类生命体。在互动中,儿童更愿意接受机器人为亲密伙伴,容易向其寻求情感慰藉和保护欲,但也可能会欺负机器人。通过与机器人互动,儿童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学习兴趣,以及社交意愿和共情能力得到了发展;然而,由于机器人无法提供适当的诤言和反馈,因此其有可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未来需要拓展相关研究的设计、方法和深度,尝试进行纵向和跨文化研究,改进评估方法,深入探讨儿童与机器人互动的原因和情境,并注意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 心理安全感于个体与群体中的差异及共性 —— 人类视角的启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06

    摘要: 人们习惯于做出危险伤害的预防行为,防患于未然以获得心理安全感。心理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身体或心理的威胁或风险的感知预测,是一种心理状态,并通过认知、情感、行为、生理状态等表现出来。近年来,心理安全感的研究逐渐成为心理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公共卫生事件、组织管理和社会关系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在人类发展领域,研究者们尚未充分关注心理安全感,并存在对于其在人类演化发展历史上的理解和干预方法的研究不足。因此,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回顾与思考,基于人类发展的视角,聚焦于心理安全感于个体与群体中的差异及共性,来探索和深入对心理安全感的理解。具体而言,经族群早期生存环境筛选的遗传基因以及个人发展经历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个体在面对事件时的压力感受性和应对方式不同,进而产生了心理安全感的个体差异;而在群体中,环境、文化和基因的相互作用引发了人们在思维模式和行为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了心理安全感的群体差异。此外,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在心理安全感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集体记忆、文化符号赋予成员共享的框架和意义,用于理解环境并产生认知层面的心理安全感;另一方面,与群体积极的互动形成的归属感、凝聚力、文化依恋等情感纽带,带来情感层面的心理安全感。综上,本文以人类发展的视角探讨了心理安全感,并将其应用于亲密关系、家庭教育、组织领导以及应急预防等多种环境中,以实现维护心理安全感、提升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和促进多元化与包容性的心理学目标。

  • 新生儿对语音的感知、辨别和学习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摘要: 新生儿自娩出起便开始利用臻于成熟的听觉系统对语音的各要素进行大脑表征和学习记忆。考察新生儿语音加工特点,不仅能揭示语言功能在人类发展最初阶段的认知神经机制,还能对自闭症等神经发育性疾病的早期预警和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回顾并总结了新生儿对语音的感知、辨别和学习以及语言发展对自闭症的预测作用,发现新生儿对特定语音存在感知偏好;新生儿具备独特的音素辨别能力;婴儿期语言加工的脑功能或结构指标对自闭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我们建议未来研究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第一,严格控制语音材料的韵律因素,重新审查新生儿语言加工特征及大脑偏侧化问题;第二,揭示新生儿语音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睡眠的记忆巩固作用。在临床转化研究方面,以高风险自闭症新生儿为追踪对象,基于纵向多模态脑观测数据,建立疾病风险评估系统,揭示出生早期语言发展脑指标对自闭症的预测价值。

  • 自然行为干预在孤独症早期干预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0

    摘要: 孤独症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加剧了对早期干预的需求,但传统行为干预有其局限性。自然发展行为干预(Naturalistic Developmental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NDBI)是一类结合了行为原则和发展理论,并在自然情境中实施的孤独症早期干预方法。近年来,NDBI在国际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实证研究基础持续扩大。NDBI代表性干预方法包括:共同关注、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节,强化式情境教学,社交沟通-情绪调节-交往支持模式,关键反应训练,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和教导父母成为社交教练等,这些方法具有共同的核心要素和特征,但目标领域和效果特点各有侧重。NDBI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交、语言、认知等领域的发展,以及降低家庭经济成本和提高儿童主动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应围绕提高干预效果和扩展应用范围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厘清影响干预效果的预测因素与调节变量、探索有效的家长培训方法、探索不同干预方法和工具的结合等,同时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推动NDBI的本土化研究和实践。

  • 谁来做选择?选择对学龄前儿童分享行为及感受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02

    摘要: 本文探究选择对学龄前儿童分享行为及感受的影响。实验一将儿童随机分配到三个条件(儿童自己选择、母亲选择和主试选择是否分享贴纸),测量儿童的主观感受以及在新情境中的分享行为,儿童母亲填写母子关系质量问卷。结果发现,母子关系质量调节了选择条件对儿童分享感受的影响。实验二采用类似的方法探究母亲选择时是否提供合理理由对儿童分享的影响。发现,尽管在当下的情境中儿童都遵循母亲的选择,但在后续的新情境中,儿童在母亲给出合理理由时比没有合理理由时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这些结果表明,母亲做选择并不一定会降低分享行为和感受,积极母子关系和合理的理由对于母亲做选择时儿童的分享动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半球偏侧化互补模式的竞争性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24

    摘要: 成人的大脑左侧VWFA对正字法信息更敏感,而右侧FFA优先处理面孔信息。然而,这种偏侧化互补模式的发展机制还亟待阐明。神经元再利用假设认为,在文字阅读学习过程中,文字识别会与面孔表征在左侧FG竞争神经加工资源,导致文字识别出现VWFA的左侧化,并推动了面孔识别FFA的右侧化。分布式半球组织的观点提出了神经计算加工三原则,试图系统阐释文字与面孔偏侧化竞争性发展的多层次双向动态加工机制。近期,FG的结构分区与功能特征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并据此构建了一个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多维度计算加工模型。基于神经元再利用假设和分布式半球组织的观点,并结合FG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和近期研究证据,以系统探讨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半球偏侧化互补模式竞争性发展的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究文字与面孔竞争加工的皮层空间位置和功能神经组织学基础、汉字与面孔竞争的加工机制、面孔识别的右侧化发展机制以及数字和音符阅读学习导致大脑可塑性改变的机制。

  • 迷“网”的少年:网瘾风险青少年的症状演化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09

    摘要: 本研究对深圳市1279名初一学生进行连续三年追踪测量,采用增长混合模型和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网瘾风险青少年及其网瘾症状的演化规律。增长混合模型结果显示,根据青少年网瘾的发展趋势可以将青少年区分为正常组和风险组。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风险组青少年的网瘾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核心症状:在初一时,强迫性网络使用、满足感缺失、情绪失控和戒断反应的中心性均较高;在初二时,满足感缺失成为了该时间点中心性最高的核心症状;在初三时,戒断反应成为了中心性最高的核心症状。本研究拓宽了对青少年网瘾动态变化性的认识,扩充了识别网瘾风险青少年的方法,为未来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实证依据。

  • 老者智否?成人智慧与年龄的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智慧与年龄的关系是智慧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议题。青少年时期及成年早期是智慧的萌发期为多数学者所公认,但在成年期个体的智慧与年龄关系的问题上,学界尚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主要有增长论、衰减论、稳定论、高原论四大观点,前两者的实证支持较少,后两者则有着较丰富的实证依据。在对上述理论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认为实证层面有三项任务最为紧迫、理论层面有六大问题值得探讨,并提出了基于"个体-情境"差异的"智慧-年龄"关系理论,试图为智慧与年龄的关系问题提供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 性阅读障碍的视觉空间注意加工能力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鉴于阅读起始于基础视觉加工阶段,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阅读障碍者的视觉空间注意加工能力。视觉空间注意是指个体对视觉刺激的空间位置的注意, 可通过线索提示、视觉搜索和视觉注意广度等视觉任务来考察。大量国内外研究发现, 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在视觉空间注意任务下表现出行为和神经活动方面的异常。其中的神经机制问题不仅反映在与视觉空间注意有关的顶叶区域激活异常, 还存在于脑区间功能连接异常(如顶叶区域与字形加工区的功能连接)。未来研究还需利用横断和追踪研究探讨阅读障碍与视觉空间注意能力发展关系的内在机制, 以及探究语言特性对阅读障碍者视觉空间注意缺陷的可能调节作用。

  • 母爱行为对子代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基于动物模型的结果与思考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母爱行为是一种具有强烈动机和规律性的本能行为, 主要表现为产仔的雌性对幼崽的一系列关爱和保护。母爱行为对子代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现有研究表明母爱行为不仅影响子代焦虑、抑郁、恐惧、冲动控制等情感及认知、学习能力, 还与子代成年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有关, 并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虽然关于母爱行为对后代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 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十分详尽具体的阐述。在这篇综述中, 主要阐述了母爱行为对后代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并且就当前研究的局限性进行总结。最后针对这些不足进一步对未来在该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方法。

  • 如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基于生命意义理论模型的整合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 个体没有停止过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探寻。生命意义是个体从其生活经历或经验中萃取的生活的目标和重要性, 它根源于个体对自己、世界以及自己与世界关系的理解。生命意义具有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增进身体健康, 提升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 引发积极应对方式, 促进人际和谐, 提高学习与工作绩效, 以及修复心理创伤促进心理成长等。生命意义形成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寻找意义模型、应对与成长模型、整合模型、双系统模型、五“A”模型和层次模型等6种。这些模型主要包含情境性意义和一般性意义这两种意义形态, 并认为它们之间的不一致性是意义构建的动力。基于此, 本文进一步推论这种不一致性所带来的心理需求未满足感才是意义构建的根本动力。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生命意义内涵的整合和作用的挖掘, 验证基本心理需求是否满足与生命意义形成之间的关系, 以及推进生命意义的认知神经机制及跨文化比较研究。

  • 融合视角下的西方创造力系统观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创造力研究领域的学者已经在大C创造力、小C创造力以及创造力过程、人格、产品、创造力社会文化环境等不同角度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与理论的建构, 但体系纷繁, 观点各异, 往往让人难以抓住问题的重点, 我们则在梳理创造力定义的基础上, 将西方创造力理论从两个大方向上进行一定的梳理与思考, 一个是发展的角度(从微C创造力到小C创造力, 再到专业C创造力, 最后到大C创造力), 另一个是从微观到宏观联系的角度(从创造力的认知神经基础到创造力过程……一直到创造力的社会文化层面), 组成一个既联系又发展的坐标分类图, 因其与星系发展的过程有类似之处, 便将其比喻为星系发展模型, 以此来分析每个理论(主要包括Kaufman的4-C创造力模型、Csikszentmihalyi的创造力系统模型、Sternberg的创造力贡献推进理论、Amabile的创造力组成成分模型、Gl?veanu的5A创造力理论)的适用范围与界限, 以期为深入理解各个理论, 树立创造力整体观及为更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应用做出一定的铺垫。

  • 从毕生的视角看健康的贫富差距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健康的贫富差距是所有个体从出生到死亡都需要面对的现实, 也是全球所有国家都存在的社会问题。目前已经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尝试从毕生发展的视角理解健康的贫富差距。在毕生发展研究中, 健康的贫富差距有其独特的概念和测量方式。该领域重要的理论包括累积优(劣)势假设、累积不公平模型和社会阶层文化周期模型。研究者就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健康贫富差距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未来毕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可能方向包括早年和当前社会经济地位的交互作用、社会经济地位的稳定特征和情境效应、跨领域实践干预等。毕生发展视角的健康贫富差距研究有助于理解健康贫富差距的发展根源和形成过程, 是促进国民健康和开展健康公平实践工作的理论基础。

  • 性阅读障碍的视觉注意广度技能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发展性阅读障碍在许多任务中都出现同时性加工多个视觉刺激的困难, 即视觉注意广度缺陷.本文分别综述了国内外探查阅读障碍视觉注意广度的研究.目前, 相关研究结果仍存争议, 这可能与背景语言的正字法深度以及被试年龄发展差异有关.未来研究还需利用干预,跨语言比较等方法进一步探讨阅读障碍与视觉注意广度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脑电,脑成像技术探究汉语阅读障碍视觉注意广度的内在神经机制.

  • 组织中的韧性:基于心理路径和系统路径的保护性资源建构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作为跨学科的研究构念, “韧性” (resilience)呈现出心理和系统两条独立的发展轨迹。基于心理路径和系统路径, 本文系统梳理了韧性在组织不同层面的类型特质、影响因素及测量, 依托资源保护理论, 以保护性资源的建构为主线勾勒出韧性在组织不同层面的产生路径, 并据此提出相关干预策略。未来研究可尝试探究积极事件对韧性的诱发机理以及跨层面韧性之间的促进作用, 并基于心理和系统两条发展脉络开展本土化实证研究。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