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1-2
  • 定向遗忘的编码加工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28

    摘要: 有目的的遗忘(定向遗忘)需要耗费认知努力吗?有研究发现,定向遗忘可能是被动衰减的结果,即F项目(需要遗忘的项目)未获得有效复述是选择性复述了R项目(需要记住的项目)造成的,这一加工过程不需要认知努力;但也有研究表明,定向遗忘过程可能是遗忘线索诱发的对记忆加工的主动抑制,需要耗费认知努力,脑认知研究中发现的前额叶ERPs成分为这一机制提供了证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定向遗忘编码过程可能同时包含主动抑制与被动衰减,但是尚不清楚两种加工机制相互作用的方式。为进一步澄清定向遗忘编码阶段的认知机制,未来研究需要将非认知因素纳入考察,并关注不同人群的定向遗忘特征,在此基础上尝试解决理论争议。

  • 自身得失对朋友博弈结果评价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26

    摘要: 本研究通过经典的金钱博弈任务,以FRN和P300为反应指标,探讨了自身获益或损失对朋友结果评价分别会产生何种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模式是如何受到个体自我建构方式调节的。结果发现,在自身获益条件下,观看朋友损益之间的FRN和P300差异不再存在;在自身损失条件下,虽然观看朋友输赢之间的P300差异消失了,但FRN差异依然显著。不仅如此,无论自身得失,独立型自我建构启动组在观看朋友损益上的FRN差异均不再显著,但在自身获益后看到朋友损失能激发更强的P300波幅。本研究结果表明:(1) 对朋友的结果评价模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随个体自身所处得失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2) 相对于互依型自我建构启动组,独立型自我建构启动组在面对朋友的得失时表现得更为冷漠并更具竞争性。

  • 试次历史对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25

    摘要: 个体对刺激的反应不仅受刺激本身的影响,还会受到先前刺激的影响,表现为对当前试次中刺激的反应会受到前一试次的影响,即试次历史。本研究采用“线索-中性线索-靶子”范式探讨前一试次有效性对跨通道的非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1通过连续两个试次间的线索有效性考察在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试次历史的影响。为了在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减小试次历史的影响,实验2通过延长试次间时间间隔考察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试次历史的作用是否减小。结果发现,前一试次线索无效时,当前试次中的返回抑制效应量显著小于前一试次有效时,这种影响会根据试次中线索和靶子通道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当延长试次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有效地减少前一试次对当前试次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表明,试次历史能够对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增大试次间时间间隔来减小

  • An electro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temporal asynchrony effect on character-speech sound integration in Chinese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and children with dyslexia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25

    摘要: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orthographic-phonological integration was influenced by the temporal relationship of cross-modal stimuli.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investigated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letter-speech sound integration in precise temporal synchrony or small temporal asynchrony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character-speech sound integra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relatively wide temporal window.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presented synchronously to the onset of speech sounds or before speech sound by 300 or 600 ms (referred as AV0, AV300 and AV600). ERP responses evoked by congruent condition (speech sounds were paired with congruent visual characters) and baseline condition (speech sounds were paired with Korean characters) were compared. Different electrophysiological markers were found in the temporal synchrony and temporal asynchrony conditions. In the AV0 condition, developing dyslexia (DD) and typically developing (TD) children showed similar congruency effect on P1, N170 and N300 components, demonstrating the influence of speech sound on visual character processing. In the AV300 condition, DD group showed left-lateralized congruency effect on N200, whereas TD children showed bilateral congruency effect on N200. Both groups showed bilateral congruency effect on N200 in the AV600 condition. We speculate that the insufficient character-speech sound integration exhibited by dyslexic children in the AV300 condition was probably caused by their slow visual processing speed. The results provide unique insight into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print-speech integration in a wide temporal window and point out the necessity to investigate neural mechanism of print-speech integration in a relatively wide temporal window.

  • 长期高策略性技能训练对运动员大脑白质结构的影响:一项DTI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2-25

    摘要: 目前关于运动员经验优势的脑机制还存在争议,尤其对于涉及较多认知过程参与的高策略性技能项目运动员,其大脑白质结构可塑性变化还需进一步探究。研究横向对比了乒乓球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大脑白质纤维束的弥散张量成像数据。结果发现,相比于非运动员,乒乓球运动员在连接背侧和腹侧通路脑区的双侧皮质脊髓束、左侧上纵束、左侧下纵束和双侧额枕下束的各向异性值(FA)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部分腹侧通路白质纤维束FA增加的原因是径向扩散系数(RD)下降。研究结果支持了动作双通路模型。提示经过长期高策略性技能训练,乒乓球运动员在背侧和腹侧通路上的白质纤维束结构完整性增强。

  • 跨期决策中的负折扣现象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22

    摘要: 主流跨期决策模型认为,跨期决策存在一个时间折扣过程。时间折扣是指人们会根据将来获益或损失的延迟时间对其效用进行折扣,折扣后的效用小于原来的效用,而负折扣现象违背了时间折扣过程。负折扣现象出现在金钱、非金钱的获益与损失领域,其可能的解释机制为预期情绪。目前关于负折扣现象的研究,较少验证其影响机制,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眼动追踪和fMRI技术探讨其机制,并丰富对负折扣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

  • 基于合成平均刺激的平均表征机制––来自平均面孔吸引力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18

    摘要: 人类能够快速提取集合中的统计信息,形成平均表征。对于平均表征的产生机制,研究者提出整合集合成员以合成平均刺激,或计算集合成员特征值的平均值两种观点。以往研究中合成的平均刺激的特征值和计算成员特征值的平均值两种方式的结果相似,难以区分两种观点。由于多个面孔的吸引力评分的均值与用这些面孔合成的平均面孔的吸引力评分存在差异,本研究使用经典的平均辨别任务(实验1和2)和吸引力评价任务(实验3和4)为平均表征的产生来源于合成平均刺激的观点提供了支持证据。四个实验分别采用大容量面孔集合和小容量面孔集合探讨平均表征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大、小集合都形成了平均刺激,并且平均表征的评定和加工可能更多依赖合成的平均刺激,而非简单的对成员特征值进行平均;此外,集合吸引力出现了高评现象,但小集合高评现象更少出现,说明平均刺激的作用受到集合大小的影响。本研究为集合平均表征的形成机制和面孔集合吸引力高评现象的产生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 EMMN受偏差-标准刺激对和情绪类型的影响: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18

    摘要: 自动探测面孔情绪的变化对个体生存是十分重要的。许多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的研究表明情绪失匹配负波(EMMN)可以作为检测面孔情绪自动加工的指标。前人的研究表明偏差-标准刺激对(不同/相同)和情绪类型(消极/积极)影响了EMMN效应,但是结论存在争议。本研究对36项以EMMN为指标的研究(共733名被试)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1)在早期(0 - 200ms)和晚期(200 - 400ms)都发现了显著的EMMN效应,偶然呈现的情绪性面孔在两个时间窗内诱发更负的ERP,表明EMMN反映了面孔情绪相关的早期和晚期ERP成分的概率效应;(2)偏差-标准刺激对类型调节了早期而不是晚期EMMN效应:在早期区间内,不同的偏差-标准刺激对诱发了更大的EMMN;(3)在相同偏差-标准刺激对的研究中,等概率和非等概率的EMMN效应在两个时间窗内都没有显著差异;(4)早期和晚期EMMN都具有消极偏向,即,消极情绪诱发的EMMN显著大于积极情绪诱发的EMMN。这些结果表明,EMMN效应受到偏差-标准刺激对和情绪类型等实验变量的影响。

  • 面孔吸引力同化的连续性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18

    摘要: 以往研究表明目标面孔的吸引力评价会偏向背景面孔,产生同化效应。但同化效应的计算常常是对不同背景下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进行比较,并没有考虑目标面孔单独呈现时的吸引力评分,可能是虚假的同化效应。本文以单独呈现的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作为基准值计算同化效应,考察了呈现时间和目标与背景面孔吸引力的差异对目标面孔吸引力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个体对目标面孔吸引力的评分会偏向背景面孔的吸引力,并表现出同化的连续性效应,即目标和背景面孔的吸引力差异越大,同化效应越小。

  • 傅斯年的心理学探索及其贡献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提交时间: 2021-02-18

    摘要: 傅斯年是被忽视的近代中国心理学人,他与心理学渊源极深,不仅是近代科学心理学思想的学习者、传播者,也是科学心理学思想的践行者。傅斯年学习心理学前后共十二年,写有《心理分析导引》专著一部,最早翻译麦独孤的《群体心理学》,另有《性命古训辩证》等哲学著作和多篇文章阐述其心理学观点。傅斯年认为中国近代学术包括心理学研究必然走向科学化,做出“科学化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的基本判断,将“有群众无社会的无秩序取向”“心中无主义的心气薄弱性”“万恶之源的家庭教育”作为当时民众心理发展的三大障碍,并倡导民众确定一个健康的、即物穷理的、积极努力和纪律约束并存的人性观。傅斯年参与了“中研院”心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和台湾大学心理系的创建,与蔡元培、汪敬熙、唐钺、苏芗雨等心理学人关系密切,共同推动了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早期中国心理学学科建设,其一生中存在一条选择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离开心理学又助推心理学和运用心理学的心灵探索之路。

  • 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关系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13

    摘要: 利用元分析方法,从整体上探究黑暗三联征和攻击行为的关系,共纳入87篇定量研究,90个独立样本,41273名被试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均呈正相关(r=0.338 ~ 0.405),自恋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强度显著低于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的相关强度。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受到文化背景、性别、攻击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显示,自恋与其余两种黑暗人格有较大差异,后续研究可以结合东方文化进一步探究黑暗三联征。

  • 普萘洛尔修复即刻消退产生的二次创伤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12

    摘要: 恐惧消退能力的受损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标志之一。以往的研究表明, 相较于延迟消退, 恐惧获得后短时间内进行的消退训练不能形成长时程的消退记忆, 这一现象被称为即刻消退缺损。然而, 目前并不清楚这种缺损是一次性的, 还是会继续影响其后的重消退。实验1中, 大鼠在恐惧习得后1小时(即刻消退)或24小时(延迟消退)开始进行消退训练, 24小时后进行重消退, 再24小时后进行消退记忆的测试。结果显示, 与延迟消退相比, 即刻消退效果缺损, 并引起了第二天的重消退也出现了效果缺损。实验2中, 恐惧获得后立即给予大鼠盐水或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10 mg/kg, i.p.), 然后测试即刻消退和重消退的效果。结果显示, 普萘洛尔虽没有阻止即刻消退的缺损,但避免了重消退出现缺损。总之, 严重创伤后的即刻消退不但无法有效抑制恐惧反应, 还可能造成二次创伤, 会损害恐惧消退能力, 而普萘洛尔可修复即刻消退引起的重消退缺损。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PTSD病理机制和早期干预后果的认识。

  • 社交媒体中自拍相关行为对身体映像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11

    摘要: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中自拍是社交媒体上常见的以外貌为核心的信息。研究发现,自拍相关行为与用户的身体映像密切相关。社交媒体上的自拍相关行为包括自拍投入、自拍操纵、发布自拍、浏览自拍和自拍反馈投入等。由于个体在社交媒体上兼具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的双重身份,所以可以将自拍投入、自拍操纵和发布自拍归类为发布者的主动性自拍行为,将浏览自拍、自拍反馈投入归类为接收者的反应性自拍行为,同时可以从主动性和反应性两个视角分析自拍相关行为对身体映像的影响,并将作用过程分成身体监测、标准内化、外貌比较,然后从个人、人际、环境三个层面列举可能影响自拍相关行为和身体映像的关系及作用过程的因素。未来研究可以从丰富被试取样、优化研究设计、细究自拍行为、关注调节变量和环境因素等方面进一步探讨自拍相关行为对身体映像的影响,并从理论层面探讨网络空间中建构自我的过程。

  • 工作记忆表征精度加工需求对注意引导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09

    摘要: 采用注意捕获范式,通过行为和事件相关脑电位(ERP)实验,探讨工作记忆表征精度加工需求对注意引导的影响,行为结果发现,在低精度加工需求条件下,只有一个工作记忆表征引导注意,且处于高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产生的注意捕获大于低激活状态;而在高精度加工需求条件下,有两个工作记忆表征引导注意,且处于高、低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产生的注意捕获没有差异。ERP结果显示,高精度加工需求条件下诱发的NSW和LPC大于低精度加工需求条件;在高精度加工需求条件下,干扰项与记忆项匹配比不匹配时,诱发更大的N2和更小的N2pc,而在低精度加工需求条件下,干扰项与记忆项匹配和不匹配时诱发的N2、N2pc没有差异。研究表明,工作记忆表征精度加工需求影响注意引导的机制可能是高精度加工需求下,工作记忆表征消耗的认知资源增加,搜索目标获得的资源减少,干扰项捕获的注意增加。

  • Dialectical thinking is linked with smaller bilateral nucleus accumbens and right amygdala: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nsitivity to reward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09

    摘要: Our current work examined the interface of think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at both behavioral and neuropsychological levels which describe a predisposition to psychopathology. Thirty-nine Chines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high and low holistic thinkers based on the triad task scores, completed the Sensitivity to Punishment and Sensitivity to Reward Questionnaire (SPSRQ), and performed structural and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e found that high holistic thinkers were much less sensitive to reward than low holistic thinkers. Furthermore, their bilateral nucleus accumbens and right amygdala volumes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low holistic thinkers. Our integr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listic thinking tendency and the amygdala volume was mediated by the nucleus accumbens and the sensitivity to reward. Finally,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results showed increased FC between left nucleus accumbens and bilateral amygdala in high holistic thinkers. The present synthet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dialectical thinking may lead to better mental health outcomes.

  • 从“留学热”到“海归潮”: 海归群体反向文化震荡的心理与行为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08

    摘要: 海归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返回国内,通常都会面临再适应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反向文化震荡,它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多个范畴产生显著影响。本文梳理并评述了关于海归群体再适应以及反向文化震荡现象的实证研究,并且从文化心理学的理论视角剖析了产生这些心理效应与行为后果的内在过程和影响机制,以期为海归的反向文化适应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践启示,进而为政府部门、智库机构以及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证支撑和科学参考。

  • 全球化悖论的文化心理学解读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08

    摘要: 多元文化碰撞带给人们多样化的视角、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更多的创新机遇,同时也 会带给人们认同混淆、文化排斥和不道德行为。本文着重阐述全球化的民间理论、全球化 经历的双刃剑效应、全球化对个体认同发展的影响、人们应对全球化的心理策略以及全球 化的道德审视等重要议题。本文试图提供一种全球化悖论的文化心理学解读,指出全球化 进程带给我们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解构全球化的不同维度与心理范畴的关联模式。

  • 拒绝敏感性与边缘型人格特征的关联:一项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08

    摘要: 运用元分析法整合探究拒绝敏感性与边缘型人格特征关联的已有实证研究,旨在分析两者间的关联,并同时考察可能影响该关联的其他变量。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50篇,含84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7400人。同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较高,故进一步对各影响因素变量进行了亚样本及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不同研究设计类型、被试所处地、样本类型、边缘型人格特征指标、拒绝敏感性测量类型的亚样本下,二者之间的关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在横向设计、其他地区样本、混合被试、整体边缘型人格特征、量表法测量时所得的拒绝敏感性与边缘型人格特征间的关联最强;年龄与女性被试比例对该关联不存在显著影响。未来研究可通过纵向研究进一步揭示二者间的预测方向,考察拒绝敏感性不同成分与边缘型人格特征间的关联,并在国内开展探索二者关联的研究。

  • 威胁对创造力的影响:认知与情绪双加工路径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07

    摘要: 威胁对创造力的影响颇具热点性与争议性,总体来看,当前存在威胁对创造力的阻碍、促进以及两者间呈倒U型关系三种观点。但三种观点分歧的原因与内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认知与情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认为以上分歧来自于威胁等级的不同,创造力机制的差异及相关的中介/调节变量。未来研究可从认知与情绪干预的角度,系统验证观点分歧的原因,深入分析威胁与创造力的认知神经和基因等内在机制。

  • 预期错误与急性应激对不同强度恐惧记忆提取消退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05

    摘要: 在条件性恐惧记忆再巩固模型下,预期错误被证明是引发记忆不稳定的必要条件,但其在不同强度恐惧记忆下的作用尚不明确。对于高强度可能导致的提取无效,缺乏相应的探索以寻找解决办法,而应激(stress)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探索。本研究考察人类被试中,预期错误在不同强度恐惧记忆下的作用,以及提取之后施加外源性应激对于消退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较弱的恐惧记忆,单个预期错误提取后消退可显著抑制恐惧自发恢复;而对于较强恐惧记忆,单个预期错误不能提取恐惧记忆进入再巩固,已消退的记忆还会复发;且在该种情况下,如果在提取后施加外源性急性应激,会进一步增大恐惧恢复。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