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3-1
  • 熟悉度促进人们与垃圾分类中的志愿者合作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31

    摘要: 垃圾急剧增长严重污染环境,亟需垃圾分类和减量,没有桶前志愿者监管,垃圾混放污染率居高不下。而居民不配合志愿者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促进居民与志愿者合作?基于声誉关注和社会距离理论,为解决垃圾分类困境,本研究实施3个情境实验和1个质性访谈调研,考察对志愿者的熟悉度(高/低/陌生)、志愿者年龄(小学生/年轻人/老年人)如何影响不同年龄的居民(中青年和老年人)的合作性,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人们对志愿者熟悉度越高,合作性越高;在低熟悉条件下,对老年志愿者合作性更高(实验1和实验2)。同中青年被试相比,老年被试对老年志愿者的合作性更高,但同陌生志愿者的合作性低于中青年被试(实验2)。社会距离和声誉关注可作为熟悉度促进合作的心理机制,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实验3)。多元回归分析和质性调研结果表明,社区里居民熟悉的志愿者监管引导,及居民自身的亲社会性,在垃圾分类推广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重要发现为垃圾分类的推行及降低成本提供了参考价值和科学支撑。

  • 混合效应均值-方差模型的建构和样本量规划探索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3-01-31

    摘要: 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入和数据收集手段的进步,能够合理分析和深入挖掘嵌套结构数据信息的混合效应均值-方差模型(Mixed-Effects Location-Scale Models,MELSM)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拟通过模拟研究和应用研究,在贝叶斯框架下探究MELSM的模型建构方法,并探索MELSM在确定和不确定情境下结合检验力和效应量准确性分析的样本量规划范式,最终整合上述功能开发简便易用的软件包,形成MELSM的应用流程,促进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推广应用,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和可重复性,进而提高研究的整体质量。

  • 数字化工作重塑及其对工作绩效的促进作用:基于人-任务-技术匹配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从部分头部企业的可选项转变成了更多企业的必选项。然而,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绩效增长慢、转型持续力不足等问题。员工数字能力、数字技术及数字化工作要求间的不匹配(即人-任务-技术不匹配)是导致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员工如何积极主动地改变数字化工作特征环境、实现人-任务-技术匹配,从而提升工作绩效已成为兼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因此,本项目拟综合运用访谈法、多源多时点问卷调查、日志调查等方法,聚焦于数字化工作这一新的工作实践,尝试结合工作重塑研究和人-任务-技术匹配思想,率先提出数字化工作重塑概念,并系统探讨其对工作绩效的促进机制。同时从同事、领导及组织结构角度,考察同事对数字化工作重塑支持、数字化领导、低组织正式化在员工数字化工作重塑影响其工作绩效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本项目研究有望为工作重塑研究开拓新的研究主题,同时从自我管理、主动适应视角推进员工数字化研究,并为员工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提高工作绩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基于词嵌入技术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及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 词嵌入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基础技术。其核心理念是根据大规模语料中词语和上下文的联系,使用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自动提取有限维度的语义特征,将每个词表示为一个低维稠密的数值向量(词向量),以用于后续分析。心理学研究中,词向量及其衍生的各种语义联系指标可用于探究人类的语义加工、认知判断、发散思维、社会偏见与刻板印象、社会与文化心理变迁等各类问题。未来,基于词嵌入技术的心理学研究需要区分心理的内隐和外显成分,深化拓展动态词向量和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如GPT、BERT)的应用,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建立细粒度词向量数据库,更多开展基于词嵌入的社会变迁和跨文化研究。

  • 募捐信息该强调恢复还是改善受事件可控性调节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 求助者境况是募捐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境况的不同描述理应影响募捐效果,却未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研究根据对求助者境况变化过程的不同描述,将募捐信息分为两类:恢复/重建(强调求助者过去境况较好,当前变得很差,捐赠使其由损失境况恢复至原状)和改善/提高(强调捐赠使求助者由当前很差的境况变得更好)。通过1个二手数据(N= 978,研究1)和6个实验(N= 1163,研究2/3a/3b/4/5a/5b)发现,恢复/重建(vs.改善/提高)类描述使捐赠者感知慈善项目更有利于求助者减少损失(vs.增加获得),而当捐赠者面对不可控(vs.可控)事件时也更关注减少损失(vs.增加获得)。因此,基于调节焦点的匹配,对不可控事件采用恢复/重建(vs.改善/提高)类描述,对可控事件采用改善/提高(vs.恢复/重建)类描述,个体的捐赠意愿(研究5)和实际捐赠(二手数据)更高。本文在理论上提出了新的募捐信息分类并证明其后续影响,在实践上可以指导慈善组织根据事件可控性合理设计募捐信息。

  • 团队何以愈挫弥坚?领导正念对团队韧性形成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29

    摘要: 动荡商业环境中, 团队成功抵御风险、迅速恢复甚至实现成长的关键在于团队韧性。团队韧性既是团队在逆境中反弹的一种能力, 也是一种动态心理过程, 亦是一种共享信念。然而团队层面的韧性研究相当匮乏且以能力观占据主导, 忽视了其动态发展和共识涌现, 且前因研究较少关注领导特征。研究整合能力观、过程观和共识观三种视角, 刻画领导正念对团队韧性形成的内在机制与边界条件。研究发现为团队如何在逆境之中摧而不垮甚至愈挫弥坚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论整合框架和管理实践策略。

  • 在线心理学何以本土化? 基于历史、理念与综合性的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1-29

    摘要: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新冠疫情的爆发,在线心理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在线心理学研究具有样本丰富、高效节约、便于共享、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既有助于缓解线下小样本研究的可重复性危机和低生态效度等问题,还能促进开放科学、公民科学和大团队科学等新型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我国在线心理学领域起步较晚,相关科研资源较少。建立和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线上科研平台对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数据安全和科研创新有重要意义。

  • 冲突还是增益?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对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28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环境变化, 组织中员工感知的资质过剩现象愈发普遍,引发了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和学者的关注和讨论。然而以往有关员工资质过剩感知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组织内成员工作态度或行为的影响,而对于其是否以及如何产生工作外溢出效应,特别是如何对工作家庭关系产生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员工资质过剩感知的影响,本研究从员工个体的工作-家庭关系和其配偶的家庭-工作关系两方面,探讨了员工资质过剩感知的工作场所外溢出效应和交叉影响。具体而言,第一,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构建了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对其自身工作-家庭冲突的悖论中介模型,从而揭示其潜在的双刃剑效应;第二,基于工作-家庭增益模型,探讨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对其工作-家庭增益的双路径机制和边界条件;第三,结合交叉效应和性别角色导向理论,探索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对其配偶家庭-工作冲突和家庭-工作增益的交叉效应模型,明确员工性别与性别角色导向的双重调节作用,从而深化并拓展员工资质过剩感知的工作外影响研究。相关发现不但有助于从不同理论视角揭示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对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丰富现有理论基础,同时也将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建议。

  • 感恩与社会幸福感的双向关系:来自长期追踪法和日记法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28

    摘要: 感恩是一种重要的积极情绪,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表明,感恩与社会幸福感存在关联,但缺乏因果性证据。为此,本研究采用长期追踪法和日记法探讨感恩和社会幸福感的因果机制。研究1对482名被试进行间隔七个月的两拨次追踪调查,来探讨特质感恩和社会幸福感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交叉滞后分析发现,前测的特质感恩能够预测后测的社会幸福感,前测的社会幸福感也能预测后测的特质感恩。为了减小回忆偏差,研究2对248名被试进行连续21天的日记法调查。结果发现,前一天的状态感恩能预测后一天的社会幸福感,前一天的社会幸福感也能预测后一天的状态感恩。本研究揭示了感恩和社会幸福感之间的因果机制,并提出感恩和社会幸福感的螺旋上升双向影响模型,这对培育个体感恩和提升个体社会幸福感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 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概念知识加工的脑机制: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27

    摘要: 数学焦虑是一种对数学感到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以往研究发现,个体的数学焦虑水平越高,在包括数学概念知识在内的不同类型数学任务中的表现就越差。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概念知识加工的脑机制。在控制广泛性焦虑的影响后,筛选出92名健康成年人,对其数学焦虑水平、语言理解能力、智力及其在数学概念知识任务中的表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了语言理解能力和智力的影响后,个体的数学焦虑水平与其在数学概念知识任务中的成绩呈现显著负相关。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的分析发现,个体右侧水平段顶内沟与右侧脑岛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可以显著预测其数学概念知识成绩,且该功能连接完全中介了数学焦虑水平与数学概念知识成绩之间的相关。这一结果表明,数学/计算相关脑区(顶内沟)与焦虑相关脑区(脑岛)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数学焦虑干扰数学概念知识任务的神经基础。

  • 语义在人脑中的分布式表征:来自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8

    摘要: 人脑如何表征语义信息一直以来是认知神经科学的核心问题。传统研究主要通过人为操纵刺激属性或任务要求等实验方法来定位语义表征脑区,这类方法虽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依然存在难以详细量化语义信息和语境效应等问题。基于语义的分布式假设,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将离散的、难以客观量化的语义信息转变为统一的、可计算的向量形式,极大提高了语义信息的刻画精度,提供了有效量化语境和句法等信息的工具。运用NLP技术提取刺激语义信息,并通过表征相似性分析或线性回归建立语义向量与脑活动模式的映射关系,研究者发现表征语义信息的神经结构广泛分布在颞叶、额叶和枕叶等多个脑区。未来研究可引入知识图谱和多模态融合模型等更复杂的语义表示方法,将语言模型用于评估特殊人群语言能力,或利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来提高深度语言模型的可解释性。

  • 共同进食影响食物消费的双刃剑效应及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5

    摘要: 人们在生活中与他人一起就餐的社会性进食行为即为共食,心理学视角下的共食与共同消费、共同体验等概念之间存在着联系与区别,共食也可在不同维度上分为不同的类型。此外,共食对食物消费的影响可整合为一种双刃剑效应,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共食在进食行为上的差异最终形成相应的理论模型。根据该模型,共食在不同理论视角下会促进个体的健康饮食(积极效应),也会导致个体产生不健康的进食行为(消极效应)。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如何助推并削弱共食对食物消费的消极影响、运用前沿技术探究多元交互的共食、探究共食后的情绪感知以整合共食与其他进食行为的优势。

  • 基于预测加工理论的角色交换解释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4

    摘要: 角色交换(role reversal)是心理剧(psychodrama)治疗的基本技术之一。基于莫雷诺的经典理论,角色即当事人的自我展现。当代心理剧治疗实践在莫雷诺理论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一个有解释力的理论来整合性地说明心理剧治疗的工作机制。预测加工理论从角色交换体验的分析出发,说明了角色交换过程中个体自身位的主角与交换位的对角之间的互动与建构关系。根据预测加工理论,角色交换是一种自我建构过程。在从单次角色交换治疗到整个治疗过程的不同层面上,这个自我建构过程分别体现为:(1)角色交换产生了信号类型的改变;(2)角色交换带来了模型的更新;(3)新的人际模型在互动建构中生成。总结起来,运用预测加工理论来解释角色交换的结构化特征,将能促进这项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 意识的层级性和丰富性:解读意识的两条路径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4

    摘要: 意识的层级性指意识加工模式究竟是遵循全或无还是渐变机制;意识的丰富性指意识的表征内容究竟是丰富的还是贫乏的。层级性和丰富性分别从加工质量和加工范围两个角度对意识体验加以探索。它们是解读意识这一人类基本科学问题的两条重要路径任何有关意识形成机制的理论,都必须对这两个问题做出全面、准确、合理的解释。本文首先对这两个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借以厘清相关研究问题中不同观点的争论;其次探讨了两问题间的内在关联,即两者都可以追溯到意识的形成是否必须依赖认知取用的争论上;最后,本文对如何更好推进两问题的研究,以及如何为不同情景中二者的复杂性表现提供统合解释进行了述评和研究展望。

  • 媒体多任务与创造力的关系:基于多视角的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3

    摘要: 媒体多任务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结果间存在着差异,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表现两方面对其关系进行梳理,并基于多视角展开解释:从执行功能的视角看待媒体多任务与发散思维的正向关系,发现完成媒体多任务所需的认知灵活性增强等因素与发散思维提升有关;从注意风格的视角解释媒体多任务与聚合思维的关系,发现媒体多任务所需的更大注意广度有利于促进聚合思维,但个体认知坚持性的减弱也让其关系更加复杂;而对于媒体多任务与创造性行为表现的正向关系也有来自情绪激活和认知整合的证据。未来研究可以在明确二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其内在机制,并探索媒体多任务激发创造力的有效方式。

  • 认知本体论: 构建心理构念的统一框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0

    摘要: 构念(Construct)是研究者对其研究对象进行表征形成的抽象概念,是研究者与同行交流的核心载体。在科学心理学中,构念的本体论承诺某构念能否反映特定客观实体一直较少受到关注。科学心理学中对构念的定义和测量缺乏统一的规范,用于表征心理构念的概念之间关系混乱,不同研究对构念进行探索的异同之处难以被清晰地辨析,导致研究者难以对已经发表的结果进行整合,阻碍了科学心理学的理论进步。要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心理学需要建构基于共识的认知本体论(Cognitive Ontology)框架,梳理心理构念与心理实体(Psychological Entity)之间的映射关系。认知本体论回答如下两个问题:(1)作为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如何建立关于科学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知识大厦?本文指出,基于当前科学界的共识演化论,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人类的心理能力(Psychological Capacity),即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功能。对心理能力的实证研究需要通过形式化和数学化模型,建立心理能力-构念-测量-数据的逻辑链条,并在研究者间形成共识。现阶段,研究者需通过元研究对心理构念现有的操作化定义/测量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并对这些测量进行大规模施测,形成关于该构念及其测量的大数据集;在大数据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驱动和理论驱动的计算建模,以厘清各种测量间关系,更新关于该构念及相关构念的测量模型和理论模型,筛选和迭代对该构念的测量手段。通过研究者间的合作,不断迭代以上过程,积累数据、更新关于心理构念的测量模型与理论模型,推动科学心理学在知识的积累中实现理论上的突破。

  • 奖赏预测误差对项目和联结记忆影响的分离:元记忆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08

    摘要: 选取奖赏预测误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 RPE)效价和凸显性为自变量,通过3个实验考察RPE对项目和联结记忆影响的差异及其元记忆机制。被试在对图片的奖赏猜测-奖赏反馈中形成RPE,且需要同时记忆图片(项目)以及图片-奖赏联结,最后进行记忆测试。结果表明,(1)联结记忆成绩存在RPE正效价和低凸显性优势,其信心判断准确性在RPE正效价时更高,而项目记忆成绩存在RPE负效价和高凸显性优势;(2)在编码过程中,RPE正效价和低凸显性提高了个体的瞳孔变化均值和峰值;RPE低凸显性增加了分值注视时间,缩短了图片注视时间;(3)增加RPE水平后,RPE对项目和联结记忆成绩的分离影响仍稳定存在。这些结果表明,RPE对项目和联结记忆的影响存在分离,编码阶段中,个体以RPE效价和凸显性为线索,通过元记忆控制对项目和联结记忆加工中的认知资源进行差异性分配;提取阶段中,RPE正效价提高了对联结记忆提取的元记忆监测水平。

  • 经前期综合征女性的HPA轴功能失调: 一项基于皮质醇水平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06

    摘要: HPA 轴 (Hypothalamic - Pituitary - Adrenal, HPA) 功能失调是压力相关情绪障碍形成或者恶化的决定因素。为系统评价基线状态和面临环境挑战时经前期综合征 (Premenstrual Syndrome,PMS) 女性基于皮质醇水平的 HPA 轴功能失调,对 1990 年以来的32 项研究 (总样本量 N= 1280 ) 进行了定量整合,以期为女性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和干预提供参考。结果发现:在基线研究中,PMS 女性黄体期的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普通女性,且受到皮质醇测量时间的调节作用;PMS 女性卵泡期的皮质醇含量与普通女性无显著差异。环境挑战研究的结果与基线研究类似,PMS 女性黄体期的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普通女性,但卵泡期的皮质醇含量与普通女性无显著差异。该结果提示压力内分泌轴的持久改变和面对压力时的 HPA 轴反应迟钝是 PMS 产生的可能病理机制。未来研究应关注应激调节策略来改善 PMS 的不良反应。

  • 问题解决任务中行动序列的二分类建模:单/两参数行动序列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3-01-05

    摘要: 行动序列作为一种典型的过程数据,可反映被试解决问题的详细步骤。鉴于行动序列可区分正误,本文基于二分类Logistic建模提出两个复杂度相对较低的行动序列模型单/两参数行动序列模型(1P-/2P-ASM);两者差异在于是否允许自由估计问题状态的区分度。通过实证研究和模拟研究对比探究两个新模型与基于多分类Logistic建模的序列作答模型(SRM)的表现。研究结果主要发现(1)两个ASM能够获得与SRM几乎一致的问题解决能力估计值;(2)两个ASM的计算耗时明显低于SRM的;(3) 2P-ASM比1P-ASM的综合表现更优。总之,两个模型复杂度相对低的ASM均能够实现对行动序列的有效分析,有益于行动序列数据分析的落地。

  • 社会本质主义对偏见的影响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04

    摘要: 社会本质主义是关于社会类别的直觉理论,是对社会类别差异的一种生物性归因。大量研究显示社会本质主义助长了种族、性别与阶层偏见,但也可以减少对肥胖、同性恋与罪犯的偏见。在种族、性别与阶层等被强加的社会类别中,稳定性线索强,社会本质主义导致人们认为该社会类别下的群体之间的差异难以改变,折扣环境解释,进而促进偏见;在肥胖、同性恋与罪犯等个体选择的社会类别中,可控性线索强,社会本质主义导致人们认为该社会类别下的一些群体成员的污名身份是不可控的,折扣个体选择的解释,进而减少偏见。未来研究应关注导致不同后果的社会本质主义信念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系统、持续、有效的干预措施,为消除偏见,减少群际冲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科学心理学方案。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