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1-7
  • 工作场所中他人感知的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刻板印象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31

    摘要: 以往研究发现工作场所中他人感知的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工作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但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刻板印象理论出发,提出可能影响他人感知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工作、家庭相关因素;采用能力-热情维度框架对他人感知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作用机制及其结果。今后研究可在整合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和刻板印象理论的基础上,对他人感知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形成及人际效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拓展。

  • 从征求到反应:建言行为链中的管理者角色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31

    摘要: 在建言行为发生链中,管理者扮演着征求者和反应者的不同角色。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却罕于从员工处征求建言,或未能对员工建言做出有效反应。在学术界,目前有关管理者征求建言、纳谏和建言/建言者评估的研究日益丰富,但不成系统。为解决这些实践和理论上的不足,提出并整合建言行为链框架;并基于输入-过程-输出模型,从管理者角色入手,系统分析和归纳管理者征求建言、采纳建言、评估建言(者)的前提和结果,以诠释管理者在员工建言行为链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并为管理者更好履行建言管理职能提供实践参考。

  • 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听觉词汇识别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30

    摘要: 听觉词汇识别包含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视觉通道受阻的盲人在听觉词汇加工中具有一定听觉补偿优势;但由于视觉经验的缺失,盲人对一些视觉相关词(比如颜色词)的语义加工和理解比明眼人弱。未来的研究应对词汇的视觉相关性进行分类讨论;对音、形、义等多层面及其神经生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发展符合盲人感知特点的听觉词汇加工模型;并拓展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性研究。最终,揭示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听觉词汇识别影响机制的全貌。

  • 一种高效的CD-CAT在线标定新方法:基于熵的信息增益与EM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1-07-30

    摘要: 项目增补(Item Replenishing)对认知诊断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D-CAT)题库的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线标定是一种重要的项目增补方式。基于数据挖掘中特征选择(Feature Selection)的思路,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熵的信息增益的在线标定方法(记为IGEOCM),该方法利用被试在新旧题上的作答联合估计新题的Q矩阵和项目参数。研究采用Monte Carlo模拟实验验证所开发新方法的效果,并同时与已有的在线标定方法SIE (Chen et al., 2015)、SIE-R-BIC和RMSEA-N (谭青蓉,2019)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开发的IGEOCM在各实验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项目标定精度和项目估计效率,且整体上优于已有的SIE等方法;同时,IGEOCM标定新题所需的时间低于SIE等方法。总之,研究为CD-CAT题库中项目的增补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准确的方法。

  • 中文版工作记忆容量测量任务— 自动化运算广度任务”的信效度检验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8

    摘要: 采用基于 MATLAB 软件环境开发的简体中文版的“自动化运算广度任务”和瑞文推理测验对 102 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其中 86 名被试平均约 8 d 后进行重测。结果显示: 简体中文版“自动化运算广度任务”的 Cronbach sα 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 0. 670,重测信度为 0.666; 采用瑞文推理测验作为效度效标,将瑞文推理测验得分与总广度得分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在初测( r = 0. 33,P < 0. 01) 和重测( r = 0. 39,P < 0. 001) 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简体中文版的“自动化运算广度任务”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操作简便, 可方便测量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该任务程序可以在 https: / /www.labxing.com /lab /695 /data 网站免费下载使用。

  • 中国情境下公共服务动机的理论构建与绩效转换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8

    摘要: 准确把握基层公职人员的公共服务动机是提升工作绩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前提。现有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忽略了中国情景的特殊性,对公共服务动机的微观激发机制及其消极绩效影响也关注不足。本研究从中国情景下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核心构成要素、激发机制以及绩效结果入手,从三个方面系统地构建适合中国场景的公共服务动机理论:第一,将公共服务动机视为混合动机概念,基于扎根理论的定性方式识别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的构成要素与核心内涵,并据此开发本土化、多维度的公共服务动机量表;第二,从微观激发机制出发,探讨受益人接触、自我倡议、观念反思等机制对个体公共服务动机的激发作用;第三,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探讨公共服务动机与个体公务员行为间的关联及其机理。本研究既响应了国内公共管理学界长期以来发展本土理论的呼声,亦为政府部门完善公共人事政策提供切实思路和实证依据。

  • 道德外语效应及其调节变量: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7

    摘要: 同一个道德决策情景使用外语 (相比母语) 呈现时,个体会表现出更强的功利性倾向,即道德外语效应。随着研究的深入,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运用元分析方法首次探讨了语言类型 (母语 vs. 外语)对道德判断中功利性倾向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的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检索及梳理,共有19篇文献46个独立样本97个效应量符合元分析标准 (N = 9672)。结果显示存在较小但稳定的道德外语效应 (g = 0.23);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道德外语效应受故事类型的影响,在个人道德两难故事中存在较小但稳定的外语效应 (g = 0.32),但在非个人道德两难故事 (g = 0.11) 与日常道德评价故事中 (g = 0.12) 不存在外语效应;非个人道德两难故事中的外语效应受记分方式的影响,多点记分在该故事类型下存在效应 (g = 0.27),二点记分不存在效应 (g = 0.05);性别和语系类型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语言类型对个体面对道德困境时的选择倾向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道德故事类型和记分方式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以考虑。

  • 催产素、孕激素和雌激素对厌恶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理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7

    摘要: 厌恶是人和动物最基本的情绪之一,起源于口腔对苦味(有毒)物质的排斥,常伴有恶心呕吐和远离诱发刺激的强烈愿望,具有回避潜在疾病威胁的功能。大量动物和人类研究表明,催产素、孕激素和雌激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核心厌恶刺激的感知、核心厌恶情绪的产生与表达、条件性厌恶习得和厌恶表情识别。三种激素主要通过作用于五羟色胺、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受体,调节杏仁核、脑岛、前扣带回、壳核、梨状皮层、额中回等脑区活动,影响厌恶加工。未来研究应当在准确测量激素水平和控制实验任务难度的基础上,探究各激素对不同感觉通道厌恶加工的影响,及其性别的调节作用;同时结合脑成像技术和动物行为学,明确各激素影响厌恶加工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 人格特质及脑功能连接对社交网络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7

    摘要: 采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本研究从个体受欢迎程度和个体间亲密程度两方面探究了人格特质对社交网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探究了个体间大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相似性和社交网络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尽责性的个体在需要“值得信任”特质的社交网络中更受欢迎,高宜人性的个体在需要 “共享时光”的社交网络中更受欢迎;(2)在需要“相同兴趣”特质的社交网络中,个体间人格相似性和社会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同样在需要“相同兴趣”特质的社交网络中,个体间部分功能连接相似性与社会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些功能连接主要集中在额顶控制网络以及背侧注意网络;同时,部分节点功能连接相似性与社会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功能连接主要集中在默认网络。研究结果揭示了人格特质对不同社交网络结构的影响,以及个体间人格特质相似性和静息态脑网络相似性与社会距离的关系。本研究对理解社交网络的结构,形成规律以及其中的信息传播规律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 数字空间联结的动态性及其内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7

    摘要: 数字空间联结一直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探索数字空间联结的一个重要指标为空间-数字反应联合编码(spatial-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SNARC)效应(左/右手对小/大数反应更快更准确)。以往研究已验证SNARC效应的普遍性及其在方向上的灵活性,并提出多种理论解释。此外,SNARC效应在加工阶段上也具有灵活性,其原因可能有:(1)加因素法则的理解偏差、(2)观察的角度单一、(3)观察效标的差异、(4)使用任务的差异。结合以上因素,提出双阶段(数量信息的空间表征、空间表征到反应选择)加工模型,不同的操控因素分别作用于两个阶段可能是引起SNARC效应灵活变化的核心原因。未来研究可从对比任务差异、引入不同干扰因素等方面进一步验证双阶段加工模型,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数字空间联结灵活性的内在神经机制。

  • 二语具身认知:自动激活还是母语中介?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5

    摘要: 语言具身认知强调语言加工不是纯粹抽象符号的内部表征, 身体和环境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多来自母语(L1)领域, 二语(L2)认知中是否存在该效应及其发生机制依然存在争论。在总结行为和神经电生理学方面L2具身效应的存在的证据的基础上, 结合相关研究的我们提出“自动激活”和“母语中介”两种假说, 并分析和评价两种假说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最后讨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研究取向进行展望, 希望有助于完善语言具身认知理论, 增进对双语表征机制的了解, 有效提升L2教学。

  • 组织中个人认同的研究新进展——基于过程框架的建构与完善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5

    摘要: 个人认同是个体与他人建立某种同一性感知、基于他人定义自我的过程。研究表明,组织中的个人认同与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满意度等密切相关。通过对文献的回顾与梳理,本文针对现有研究对个人认同概念本身及其在组织中演化发展过程关注较少等不足,基于动态视角将组织中的个人认同分为单向性和双向性两种类型,初步建构个人认同在组织中的过程框架,探究其在特定情境下(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的权变性作用机制,最后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社会动机理论视角下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社交缺陷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4

    摘要: 社交缺陷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以往研究更多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指出该症状是心理理论损伤所致,但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在获得心理理论之前已表现出社会动机不足的特质,且部分能通过心理理论测试的个体依旧表现出社会动机不足的特点。社会动机理论指出社会动机是促进人类进化、激发和维持个体社会性活动的重要内部动力,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社交缺陷是由于社会动机不足所致。该理论从行为表现、神经科学和生物学三个方面对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社交缺陷进行解释。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社会动机的神经机制研究,明确社会动机理论在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中的适用范围,探究社会动机理论在评估诊断和临床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 背外侧前额叶对主动遗忘负性社会反馈的作用:针对抑郁症的TMS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3

    摘要: 抑郁症患者的负性心境可能源于其抑制功能障碍。患者在主动遗忘负性材料时无法有效调用背外侧前额叶(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等负责抑制控制的额叶脑网络。同时,患者对社会信息的加工比对非社会信息的加工存在更明显的认知神经障碍,很难主动遗忘对自己不利的社会反馈信息。为了提高抑郁症患者对负性社会反馈的主动遗忘能力,本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考察抑郁症患者在左侧(n = 32)或右侧DLPFC (n = 30)被激活后其记忆控制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当患者的DLPFC被TMS激活时,他们对社会拒绝的回忆正确率与健康对照组(n = 31)无差异,且TMS激活右侧DLPFC还改善了患者对他人的社会态度。本研究是采用TMS提高抑郁症患者主动遗忘能力的首次尝试,研究结果不但支持了DLPFC与记忆控制功能的因果关系,还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成瘾等患者的记忆控制缺陷提供了明确的神经靶点。

  • Damage Trust but Increase Cooperation? Putting Depression in Trust Game Lens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2

    摘要: Depression is theoretically associated with poor social functioning and social impairments, but empirical evidence for poor trust or cooperative behavior among depressed patients is scarce and severely under-researched. Based on a revised version of Trust Game,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clarify the equivo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pression, trust and altruistic cooperative behaviors, whilst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potentially confounding effects of trait propensity to trust and locus of control. In the new version of Trust Game, each pairs of participant played the role of an investor and a trustee respectively. The investor player first receives an endowment of a given amount of money and decides how much he/she would like to invest. The invested endowment is then tripled and given to the trustee, played by the other participant who decides how much repayment he would like to return. This procedure is repeated for 10 rounds, trust behavior and altruistic cooperative behavior are then quantified as the averaged invested endowments and repayments, respectively. Results revealed that depressive symptoms negatively predicted invested endowments (i.e., the trust behavior) after the trait propensity to trust was controlled for, but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repayments (i.e., the altruistic cooperative behavior) was found,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moderated by the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pecifically, in those with higher scores in externality, depressive symptoms actually resulted in a decrease (rather than an increase) in altruistic cooperation. This work, for the first time, clarifi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pression and trust and altruistic cooperation by introducing trait factors such as propensity to trust and locus of controls, providing a new sight of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on social functions.

  • Supervisor-Subordinate Guanxi and Employee Silence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2

    摘要: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ervisor-subordinate guanxi (SSG) and employee silence (E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elf-regulatory focus (SRF) works on such relationship. With both three dimensions of SSG (deference to supervisor, personal-life inclusion, and affective attachment) and two kinds of SRF (promotion and prevention focus) controlled by scenarios, the results from a survey of 230 part-time MPA program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indicated that (1) E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deference to supervisor, affective attachment, and to a lesser extent, personal-life inclusion, and (2)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RF is significant fo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ch dimension of SSG and ES, and specifically, there is less possibility for promotive subordinate to be silent than those with prevention focus in the workplace.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a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made for future studies.

  • 非符号数量表征和符号分数表征的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1

    摘要: 个体学习符号分数的一个关键是能对其数值形成准确表征。现有研究假设符号分数表征的认知基础是人类自婴幼儿期就具有的非符号数量表征(如表征两个集合各自的数量,或两个数量的比例)。其证据包括表征非符号数量(尤其是非符号数量比例关系)和表征符号分数在行为和大脑神经活动层面上都表现出相关性。然而要说明非符号数量表征是符号分数表征的认知基础,还需更多研究表明两者在数量概念上的独特相关和因果联系,并阐明符号分数表征形成的认知机制。

  • 中国人整体性思维特征的情境评估法及其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摘要: 创设了新的中国人思维特征的情境评估方法,初步应用于整体性思维特征与创造力倾向关系的研究并对其信效度进行了检验。新评估法选取体现典型文化意境和中国人思维特征的成语谜语作为材料,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形与意、情境与语境相互转换的成语谜语文化园,记录被试游览时即景说出的成语建立成语库,并编码所录成语的思维特征类型以作为被试的整体性思维测量指标。基于测试数据的信效度分析表明整体性思维成语测试系统信效度表现良好。整体性思维与创造力倾向的相关分析表明,整体性思维与创造力倾向中的好奇性显著负相关。研究首次证实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重建传统文化情境以实现对中国人思维特征的情境评估是可行性,提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情境评估法在未来心理学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 自我——朋友冲突情境下智慧推理的文化差异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19

    摘要: 相对于面对自己的人际冲突,以独立自我为主的西方人在面对朋友的人际冲突时表现更智慧(所罗门悖论)。在以互依自我为主的中国人身上所罗门悖论是否会有不同特点?研究1通过在线平台招募中美两国被试,随机分配到自我与朋友冲突组考察其智慧推理水平,并考察自我类型的影响。对齐法与方差分析的结果均显示美国文化下朋友组智慧推理显著高于自我组,而中国文化下两组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文化下独立自我与冲突类型的交互项显著预测智慧推理。在此基础上,研究2~4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通过启动不同自我类型,考察个体在自我或朋友冲突组中的智慧推理差异,结果显示启动独立自我的朋友组显著高于自我组,而启动互依自我的两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所罗门悖论可能只存在独立自我高的人身上,并不具有普适性。可见心理学研究除了关注样本多样性问题外,更需关注使用单一样本但却默认结论具有文化普适性的研究者。

  • 催产素对学习和记忆的调节效应:来自动物与人类的研究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11

    摘要: 作为一种神经肽,催产素对于个体社会行为和情绪加工有着十分广泛的调节作用,其中就包括对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学习和记忆活动的影响。采用不同模态技术的动物和人类研究一致表明了催产素对于学习和记忆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催产素通过与多巴胺奖赏通路、边缘系统等学习和记忆关键脑网络中广泛分布的催产素受体相结合,进而调整其功能状态而实现对学习和记忆的调节的;但与此同时,催产素对学习和记忆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会因实验范式、刺激材料、给药时间、剂量和位置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未来需要协同动物和人类研究的各自优势,采用规范化的实验任务设置和给药程序克服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局限,并积极发掘催产素在干预相关精神疾病患者学习和记忆加工缺陷中的应用潜力。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