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3-6
  • 信号检测论与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30

    摘要: 信号检测论被广泛用于解释个体在不同类型认知任务中的决策过程。然而,经典信号检测论的重要不足之处在于难以进一步解释个体设置报告标准的过程对应怎样的内在心理机制。本文从贝叶斯决策理论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个体在信号检测任务中的决策规则。本文首先基于贝叶斯定理,介绍了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基本观点。随后,本文探讨了贝叶斯决策理论如何解释理想观察者的决策规则,以及在实际的信号检测任务中个体的决策结果与理想观察者之间的偏离。接下来,本文探讨了经典信号检测论和贝叶斯决策理论在不等方差信号检测模型中的差异。最后,本文简要介绍了支持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实证研究证据。

  • 高绩效工作系统会降低员工幸福感吗?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29

    摘要: 基于53篇文献的55项独立研究、研究样本总人数达51750的数据,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元分析,并检验了文化和行业差异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幸福感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即具有一致效应,而非矛盾效应。(2)文化情境调节了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在高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下,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健康幸福感的正相关更强。(3)行业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医疗服务业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主观幸福感的正相关更强;但医疗服务业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健康幸福感的正相关低于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理解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启示学界重新认识和审视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价值。

  • 不同形式运动锻炼老年人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的差异:来自TMS的研究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27

    摘要: 尽管研究发现运动锻炼会导致大脑运动皮层可塑性改变,但对不同形式运动锻炼老年人初级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差异性却知之甚少。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横向比较了乒乓球锻炼老年人、太极拳锻炼老年人和久坐老年人在配对联合刺激(PAS25)前、后动作诱发电位和短时程皮层内抑制的变化。结果发现,经常参与乒乓球和太极拳运动锻炼老年人PAS25后的动作诱发电位振幅持续增强,且乒乓球锻炼老年人增强的幅度显著高于太极拳锻炼老年人。三组老年人PAS25后各个时间点的短时程皮层内抑制均没有差异性。提示不同形式运动锻炼老年人初级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增强存在运动项目差异性。

  • Gross情绪调节过程理论二十五年: 发展演变及实践走向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27

    摘要: 情绪调节对应情绪出现前后的关键时间节点而展开,这一观点以G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理论为典型代表。随着实证研究的不断丰富,经过二十五年的修正和完善,该理论在描述情绪调节的形态结构方面从线性观点演变到了循环观点,在明晰实施主体方面从个体情绪调节拓宽到了群体情绪调节,在归纳调节策略方面从情绪单一调节到情绪多元调节。基于上述三个特点,分别形成情绪调节灵活性、基于群体的情绪调节、情绪多元调节三大研究领域。未来研究应不断推进情绪调节过程理论的发展,衍生出更多情绪调节应用新模块,在理论探索与实证创新上齐头并进,相辅相成,促进贴合理解情绪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 面孔宽高比的自动加工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25

    摘要: 研究发现, 高低面孔宽高比(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fWHR)在表征某男性个体实际攻击性或预测他人评价该男性个体的攻击性行为水平上存在差异, 高 fWHR 较低 fWHR 个体不仅有更强的攻击性, 也被他人评价为有更高的攻击倾向。 但是, 其中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 尤其是非注意条件下二者的加工机制。 因而, 本研究以视觉失匹配负波(visual mismatch negativity, vMMN)为指标, 考察非注意条件下高低 fWHR 加工的神经机制。 实验一给被试呈现中性情绪面孔, 要求被试完成注视点大小探测任务。结果发现, 高 fWHR在 200~500ms, 而低 fWHR 在 200~250ms 和 300~350ms 诱发 vMMN, 在 300~350ms 高 fWHR 比低 fWHR 诱发的 vMMN 更大。实验二呈现愤怒和恐惧面孔, 结果发现, 愤怒情绪高 fWHR 在 200~250ms和 300~400ms 诱发了 vMMN, 而恐惧情绪低 fWHR 在左半球 250~400ms 诱发 vMMN。 对比实验一和二发现, 愤怒情绪较中性情绪降低了高 fWHR 的 vMMN。这些结果表明, 与个体感知攻击性水平密切相关的 fWHR的自动加工可能受情绪信息的影响, 愤怒情绪促进高 fWHR自动加工, 而恐惧情绪促进低 fWHR 自动加工; 但可能受情绪自动加工的影响使得愤怒情绪较中性情绪减弱了高 fWHR 的自动加工程度。

  • BDNF基因、同伴关系与青少年早期抑郁:基于动态发展视角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23

    摘要: 青少年抑郁是遗传基因与环境动态交互作用的结果, 但是现有研究忽视了抑郁遗传效应的发展动态性。本研究通过对1086名青少年(平均年龄12.32, 50%女生)进行三年的追踪, 分别从遗传效应的年龄差异以及遗传效应影响抑郁发展轨迹的角度, 考察BDNF基因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抑郁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1)在三个时间点上, BDNF基因与同伴拒绝交互影响青少年抑郁, 但其作用模式存在年龄差异:12岁时, MetMet基因型携带者对环境敏感性高于ValMet基因型携带者; 13岁时, MetMet和ValVal基因型携带者对环境的敏感性均高于ValMet基因型携带者; 14岁时, ValVal基因型携带者对环境的敏感性高于ValMet基因型携带者。(2)青少年早期抑郁呈线性增长趋势, 但是抑郁初始水平与增长速度无关。(3)BDNF基因与同伴拒绝交互预测青少年抑郁的初始水平, 相比ValMet基因型, 携带MetMet基因型的青少年在经历同伴拒绝后抑郁初始水平更高。(4)BDNF基因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增长速度, 相比ValMet基因型携带者, 携带MetMet和ValVal基因型的青少年抑郁增长速度更快。

  • 他人和自身着装风格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调节定向理论的阐释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22

    摘要: 基于调节定向理论搭建了着装风格(正式vs.休闲)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模型框架。在观察者视角下,他人正式着装(vs.休闲着装)时,消费者通过关注收益、积极情绪体验、抱负目标状态表征这三个动机特征维度表现出促进型反应;通过关注威胁、消极情绪体验、警戒行为策略这三个动机特征维度表现出预防型反应。在穿着者视角下,消费者自身正式着装(vs.休闲着装)时,通过理想自我导向、抱负目标状态表征及积极情绪体验这三个动机特征维度表现出促进型反应;通过责任自我导向、道德需求、消极结果关注这三个动机特征维度表现出预防型反应。上述过程中自我建构、卷入度,自我监控及环境规范通过影响调节定向的特征状态发挥调节作用。未来研究应继续关注特质性和情境性调节定向对消费者着装反应的交互影响,用调节定向理论阐释其他着装类型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着装风格导致消费者促进定向还是预防定向的调节变量,以及着装风格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其他后效。

  • 不同感觉通道在应激传染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9

    摘要: 应激传染是指个体在观察或接触到另一个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时,不自觉地受到对方负面情绪的影响,在生理与心理上将自己的状态与对方匹配。应激传染的实验范式分为替代应激与交叉应激两种类型。在替代应激范式中,观察者接受到来自示范者单一或多个感觉通道传递的应激信息。在交叉应激中,观察者在示范者受到应激之后直接与示范者接触,通过多种感觉通道接受示范者传递的应激信息。不同感觉信息引发应激传染的行为反应具有相似性,都伴随自主活动减少、焦虑行为增加以及皮质醇水平升高,其背后的神经环路与关键脑区并不完全一致。相比单一感觉通道(视觉、听觉与嗅觉),多感觉通道引发的应激传染效应更强。杏仁核是应激传染的热点脑区,在不同的应激传染实验范式中均观察到显著激活。未来的研究需要在重视应激传染实验范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感觉通道影响应激传染的神经机制确定研究需要关注的脑区。

  • 情绪显著性对情绪诱发视盲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9

    摘要: 情绪诱发视盲是指一个与任务无关的情绪性刺激的呈现吸引了个体注意, 以至于对快速呈现的靶刺激视而不见。研究采用RSVP范式,考察不相似背景条件和相似背景条件下情绪干扰物的物理显著性和情绪显著性对情绪诱发视盲的影响。在不相似背景条件下,关键干扰物与填充刺激存在显著差异;在相似背景条件下,关键干扰物与填充刺激无显著差异。实验1比较两组背景条件下情绪诱发视盲的差异。结果显示不相似背景条件下情绪诱发视盲效应出现;相似背景条件下情绪诱发视盲效应消失。实验2在关键干扰物图片上新增红色矩形边框后比较两组背景条件下情绪诱发视盲的差异。结果显示个体注意到干扰物的情绪显著性对情绪诱发视盲有显著影响,在相似背景条件下,一旦对负性干扰物进行提示就出现情绪诱发视盲效应。结果表明,情绪诱发视盲的产生不仅与干扰刺激吸引的注意资源的多少有关,还与个体初始投入的注意资源的多少有关。

  • 中国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健全人格关系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6

    摘要: 为探讨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及其调节机制,本研究对来自52篇文献、19642名被试的1504个效应值进行了元分析。结果表明:(1)积极教养方式与健全人格呈显著正相关,而消极教养方式与健全人格呈显著负相关;(2)教养方式对健全人格的影响受儿童青少年年龄段的调节,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倒U型趋势,主要体现为在初高中阶段影响大,在小学和大学阶段影响小。此外,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影响还受到子女性别、年代和地区的调节。本研究结果为中国家庭文化背景下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与教育提供了科学视角和实证依据。

  • 污力滔滔还是雅俗共赏?营销中的性感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5

    摘要: 性感广告是常见的品牌营销手段,科技发展使得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的性感营销越来越受青睐。既有研究往往片面地将性感等同于与性,且文献零散分布在生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缺乏系统的逻辑脉络,结论之间相互矛盾。完整的性感效应理论框架包括对性感广告的定义、分类和性感广告所产生的正负面效应;其中的心理解释机制有消费者认知、生理动机、性自我图式和社会临场感;同时,性感广告会受到产品类型、广告情境和个体特质的调节。总之,性感广告在营销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敬畏的亲社会效应:小我与真我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5

    摘要: 敬畏是一种对浩瀚的刺激以及现有心理结构无法适应的刺激的情感反应。大量实证证据显示,敬畏可以促进各种形式的亲社会行为。至于其中的心理机制,小我假说认为,诱发敬畏体验的浩瀚刺激会导致自我的渺小感,推动个体的注意力从自我转移至他人,进而促进了亲社会行为;真我假说则认为,敬畏有助于促进个体的注意力从日常的世俗关注向更大的精神存在转移,激发了个体对其真实自我的追求,进而促进了亲社会行为。小我与真我假说可以在大二框架下进行整合,即敬畏在自我的能动维度(真我)和共生维度(小我)上通过两条平行的路径促进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未来研究需要更深入地探讨敬畏的亲社会效应的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促进捐赠等亲社会行为的干预措施,以期为第三次分配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心理学方案。

  • 未来情景思维对金钱跨期决策的影响——来自三水平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5

    摘要: 目的 回应先前研究结论不一致的情况,拓展人们对未来情景思维(EFT)与跨期决策关系的认识。 方法 本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的研究方法,纳入较为全面的调节变量来综合分析EFT对跨期决策的影响程度,以及调节变量在两者中的作用。 结果 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EFT中等程度(g = 0.5)的增强个体对延迟奖励了的偏好,调节效应检验显未来情景思维内容的效价、生动性或个人相关性可以显著影响该机制。 局限 仅考察了被试在当下EFT条件下对金钱跨期决策偏好的影响并没深入拓展该影响作用的持续时间。本研究只是探讨了EFT内容的效价可以影响金钱跨期决策偏好,并没有细致地考察具体特定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等。 结论 未来情景思维中等程度增大个体延迟奖励偏好,其中EFT内容种的个人相关性、效价及生动性的调节作用显著。

  • 精准功能磁共振成像揭示个体化脑功能网络组织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6-15

    摘要: 精准功能磁共振成像(precisi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fMRI)是指在单个个体中收集大量fMRI数据的一种数据采集策略,相较于传统fMRI研究中针对每个被试采集少量数据,之后通过组平均揭示认知过程的脑功能规律或是特定人群共享的脑功能特征的方法,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揭示每个个体的大脑特征,因此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和应用。迄今为止,众多研究采用该方法从功能网络组织的个体差异、个体识别、局部区域的功能定位、个体网络枢纽的识别、个体功能网络的发展与可塑性和临床应用六个角度系统揭示了个体化的脑功能网络组织,这些研究成果对未来脑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未来研究应该重点探讨现有研究所揭示的个体功能网络组织特点与行为表现的关系,通过对数据分析和成像技术的改进减少该方法所需的扫描时间,并尝试将该方法应用到任务态fMRI和多模态数据的融合研究中。

  • 认知地图及其内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0

    摘要: 空间导航对于人和动物的生存而言都十分重要,有效的空间表征或认知地图是空间导航的基础。认知地图的典型属性包括选择性、灵活性以及层级性,海马、场景选择区域以及前额叶等多个脑区都参与认知地图的构建。认知地图的表征形式存在欧式地图和拓扑图两种理论,但各自单独都不能全面解释实际导航中的行为表现,因此有研究者提出了标签图等理论试图调和二者间的矛盾。未来研究还需要关注在认知地图构建过程中层级性的变化,空间范畴的扩展,以及认知地图假说的局限。

  • 任务特征和个体特征对前瞻记忆后效的影响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05

    摘要: 前瞻记忆后效(aftereffects of prospective memory)是指个体错误地重复执行已完成的前瞻记忆意向或已完成的意向对进行中任务产生干扰的现象。基于前瞻记忆多重加工理论,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任务特征(前瞻记忆任务特征、进行中任务特征、任务情境)和个体特征会调节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目前,关于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加工机制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自动化加工、控制加工、提取抑制加工、停止标记加工、双加工和动态多重加工等。其中,自动化加工可分为反射联结加工和差异搜索加工,而控制加工又可分为监控加工和抑制加工。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形成与自动化加工和监控加工关系更密切,而后效的消退更依赖抑制加工。未来研究需深入考察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加工机制,增加对不同类型以及自然情境中前瞻记忆后效的考察,注重探究降低前瞻记忆后效的策略。

  • 二战之后美国心理学科学主义范式的形成与巩固——基于社会性格的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提交时间: 2023-06-02

    摘要: 美国社会在二战后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迁,透过美国文化固有的实用主义与个人主义特点,形塑了其战后的社会性格。这种社会性格以单向度化、追求工具理性和个体优先为核心特征,它们与科学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存在对应关系。这一社会性格在文化方面对心理学的期待是科学主义对精神世界的祛魅,即心理的世俗化。在这个意义上,它进一步促进了战后美国心理学科学主义范式的形成与巩固,继而促成了今天科学心理学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而科学心理学在美国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又巩固了其社会性格,体现出美国的科学心理学作为其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参与维持美国社会高效运转的功能。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