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2-11
  • 拖延行为的认知神经模型及干预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30

    摘要: 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具有跨时间和跨情景稳定性的问题行为,它会危害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然而目前拖延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仍不清晰,且缺乏因果证据,本项目拟从拖延的时间决策模型和三重神经结构网络模型出发,构建拖延的认知神经模型,并利用认知干预和神经调控技术,检验和完善拖延行为的认知神经模型,进而试图制定拖延的精准化干预方案。本项目分为3部分:(1)从记录与关联研究的视角出发,利用多模态神经影像方法系统考察拖延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2)从因果/近因果研究视角出发,利用认知干预和神经调控技术,验证并完善拖延的认知神经模型;(3)从临床应用的视角出发,建立拖延行为障碍的临床筛查-诊断体系,并制定精准化治疗方案。本项目的开展对于探明拖延产生的核心认知神经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贡献,同时对于拖延行为的有效预防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积极共同经历促进师生关系的机制: 情感联结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7

    摘要: 基于问卷调查、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考察积极共同经历对青少年师生关系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积极共同经历正向影响师生关系,且不同类型经历(回忆、想象、样例)均凸显促进作用; (2)积极情感联结在积极共同经历影响师生关系中存在稳定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初步提出共同经历关系效应模型,推进了师生关系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良好的生态学效度和实际的教育价值。

  • 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老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6

    摘要: 视听觉整合是将视觉和听觉信息整合成为统一、连贯且稳定的知觉过程。研究采用内源性线索靶子范式,探讨了不同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老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影响,以及不同线索有效性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差异。结果表明,(1)无论线索有效性的高低,老年人的视听觉整合均弱于青年人;(2)低线索有效性(50%)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均与无效线索条件下没有差异;(3)中线索有效性(70%)条件下,老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与无效线索条件下没有差异,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显著高于无效线索条件;(4)高线索有效性(90%)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均显著高于无效线索条件。研究结果支持了空间不确定性假说,并且进一步揭示了内源性注意与视听觉整合的交互作用,明确了不同线索有效性条件下内源性空间注意定向收益的不同是导致老年人与青年人视听觉整合差异的原因之一。

  • 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竞争受害感的影响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5

    摘要: 本研究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以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竞争受害感的影响及机制。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证明了医患群体间存在竞争受害感;实验1采用共同内群体认同的操作范式,发现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够有效减少医患双方的竞争受害感;实验2A进一步发现,权力需要在医方和患方共同内群体认同和竞争受害感之间起中介作用,而道德需要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实验2B采用更接近社会现实情境的重新范畴化范式,结果显示共同内群体认同的主效应不显著,但与群体身份的交互作用显著,仅医方权力需要的中介路径成立。本研究揭示了共同内群体认同不仅能够直接降低医患双方的竞争受害感,而且可以通过减少权力需要进一步降低竞争受害感,从群际角度为缓和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展性阅读障碍共患儿童的干预效果及其内在机理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4

    摘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两类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二者共患率高达25%~48%。共患问题不仅使儿童自身面临着严重的认知、行为和心理损害,还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共患儿童的干预是极为必要且重要的。以共患病理机制假说为基础,可将既往共患儿童的干预研究划分为以下两大类:一、基于表型假说的干预方案,如药物干预、阅读干预以及二者联合干预,相应方案干预效果的迁移性和稳定性均有待深入考究;二、基于共同缺陷假说的干预方案,如针对核心共同认知缺陷之一的加工速度问题的干预已初显成效,但相关研究较少,干预效果需更多研究进一步系统性地考察。最后就共患儿童的干预方案现状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 羞愧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三水平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4

    摘要: 羞愧是一种典型的道德情绪,其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在既往研究中并不一致。本研究首次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整合相关实证研究,检验羞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调节变量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计纳入26篇文献,85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5823人。主效应检验发现,羞愧组比控制组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羞愧能够促进亲社会行为的产生。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暴露情境比掩蔽情境更能诱发羞愧对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情境(暴露情境或掩蔽情境)调节作用显著,但年龄、文化背景、羞愧诱发方法、羞愧类型及亲社会行为类型等变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使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保证了纳入文献信息的完整性,从而就羞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调节变量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得出更为全面可靠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人们对于羞愧与亲社会行为关系及调节机制的认识。后续研究可深入探讨认知因素和个体特征在羞愧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作用,考察羞愧与其他道德情绪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差异。

  • 社会比较和社会评价的背景效应:来自联合评估视角的启示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4

    摘要: [目的] 基于联合评估这一新视角对背景效应进行解释和拓展 [方法]决策领域存在一个经典的联合评估的偏好反转现象(又称评估模式效应), 其解释力最强的广义可评估性理论(GET)强调了评估模式(即背景信息是否存在)的作用。社会认知领域也存在社会比较和社会评价的背景效应, 其著名的包含排除模型(IEM)也强调背景信息的作用, 尤其是目标-背景相似性的作用。背景效应可以类比于评估模式效应, 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偏好(上行同化和下行对比)及其反转(上行对比和下行同化)现象。 [结果]可以基于联合评估这一新的视角对背景效应进行的解释和拓展。 [局限] 基于联合评估的偏好反转现象与社会评价和社会比较的背景效应之间也存在不一致,两者影响因素可能存在差别。 [结论]未来研究应该关注背景效应的测量标准、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跨维度作用及其实践应用等方面, 以促进对背景效应的深化理解和两个领域的理论融合和实践结合。

  • 领导每日消极反馈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3

    摘要: 关于领导消极反馈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现有文献存在相互矛盾的观点。基于反馈干预理论,采用经验取样法探讨不同目标导向个体对领导每日消极反馈的差异性反应,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创造力水平。对来自95名被试716个观察值的多层次路径分析发现:对高证明目标导向的员工而言,领导每日消极反馈通过促进当晚问题解决反思,提升了第二天的创造力。对高回避目标导向的员工而言,领导每日消极反馈通过引发当晚情感反刍,抑制了第二天的创造力。以上研究发现有助于全面揭示领导消极反馈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效应,为领导力发展与组织创新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 跨情境的刺激泛化在信任形成中的作用:基于直接互动与观察学习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2

    摘要: 基于联结学习理论(associative learning theory),通过3项实验考察了跨情境(公平信任)的刺激泛化在面孔信任形成中的作用。实验1a和实验1b分别从直接互动和观察学习视角,发现了面孔信任形成中跨情境的刺激泛化效应(stimulus generalization effect),即相比于中等不公平条件,随着被信任者的面孔与先前互动中公平(不公平)分配者面孔相似度的增加,个体对其信任程度逐渐增加(降低);并且这一效应具有不对称性(asymmetry),对不公平分配者面孔的泛化强度高于对公平分配者面孔的泛化强度。采用漂移扩散模型(Drift-Diffusion Modeling, DDM)分析发现,不公平条件下的漂移率 显著小于中等不公平或公平条件下的漂移率 ,且大多分布在小于0区间;表明在对与先前互动中不公平分配者面孔相似的陌生面孔进行信任决策时,个体更倾向累积不信任的证据。实验2结果发现,行为意图在刺激泛化效应的产生中起到调节作用;在无意图条件下,上述跨情境的刺激泛化效应消失。上述结果表明,个体采用联结学习机制将不同情境中习得的刺激价值联结泛化到新的互动情境中,进而指导随后的信任决策。

  • Does music in the mall affect your shopping decisions?——explaining the compromise effect in extremeness aversion theory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2-11-21

    摘要: The compromise effect is common in shopping. Is it our aversion to extremes that have led to compromise? Experiment 1 manipulated the psychological expected loss values among the alternative options based on expected-loss minimization theory. Experiment 2 further verified that the extremeness aversion theory supports the compromise effect by manipulating the psychological proximity of contextual data (excited vs. calm) to mental representational clarity (EL size) based on the context effect the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maller the gap in psychological expectancy loss, the more pronounced the compromise effect was. Excited situation data weakened the compromise effect in groups with a greater gap in psychological expectancy loss, while the compromise effect was more obvious in groups with a larger gap in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 loss. Calm situation data enhanced the compromise effect in groups with a larger loss in psychological expectancy and weakened the compromise effect.

  • 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2-11-20

    摘要: 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为探究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提供了可靠且有效的研究方法。近些年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基于创造力联想理论及扩散激活模型,通过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的整体关系,并且分析了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本文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后获得14项研究,提取r值作为效应值 (共53个效应值,4729个独立样本),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r = 0.379, 95%CI [0.300, 0.452]);二者的相关强度受到被试年龄和创造性思维不同测量指标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关系密切,同时解释了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上述结果不仅能为更深入地探讨创造性思维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解释,而且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二者的关系及其边界条件,为更好地解释、预测和提升创造力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启示。

  • 认知训练中远迁移的缺失及可能的解决路径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19

    摘要: 通过反复执行某种特定的任务或游戏以提高多种认知功能是认知训练的重要目标。然而,基于领域特殊性的认知训练难以产生远迁移。认知训练理论认为远迁移的缺失表明认知功能之间相对独立。脑成像研究发现,认知功能之间虽共享大量局部脑区和脑网络活动,但其全局活动模式却不相同。领域特殊性认知训练强化了认知特异性全局脑活动模式,阻碍了迁移;而领域一般性认知训练包含了多个认知领域,可能产生远迁移。未来研究应关注领域特殊性和领域一般性认知训练的不同机制和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认知训练和认知结构理论的发展。

  • 抑郁症的人格类型及其脑功能连接基础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18

    摘要: 本研究采用功能随机森林的方法,将聚类过程与抑郁症诊断相结合,分别在抑郁症和控制组中识别了人格类型(神经质和外向性的组合),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人格类型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以高神经质和低外向性趋势的个体为主,但同样有低神经质和高外向性趋势的个体。控制组样本则以低神经质和高外向性个体为主。静息态功能连接的结果显示:在不考虑人格亚型的情况下,抑郁症和控制组在杏仁核/海马/脑岛-边缘网络/默认网络/控制网络的功能连接上均无显著差异。在纳入聚类分析所划分的亚型进行统计后,多种人格类型在左侧杏仁核/脑岛-边缘网络(以眶额皮质区域为主)的功能连接强度上呈现出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个人视角识别的抑郁症人格类型更符合现实情况与个体认知模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其功能连接的差异对理解抑郁症异质性提供了神经层面的参考。

  • 感知社会支持与学生学业成就关系的元分析: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10

    摘要: 学业成就是衡量学生学习认知能力和检测其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受到感知社会支持和学习投入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先前的研究已经考察了这两个因素对学业成就的共同作用机制,但感知社会支持及子类型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强度不明,且尚不完全清楚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因此当前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检验效应量的可靠性、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以及一系列调节效应。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41篇,含78个研究。结果发现:(1)感知社会支持及子类型与学业成就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但效应值偏小,即二者之间存在的是弱相关。此外,感知社会支持及子类型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且对学习投入的效应量高于对学业成就的效应量。(2)学段仅对感知教师支持的调节效应显著,学业成就指标调节了感知社会支持及子类型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而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的调节效应不显著。(3)学习投入在感知社会支持及子类型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只存在于初中群体,在高中群体中介效应不显著。

  •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与老年人婚姻满意度的关系:基于夫妻成对数据的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10

    摘要: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反映了个体在关系中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虽然有很多研究证实了依恋风格与关系质量存在紧密关联,但自我和他人两个工作模型是否在预测关系质量上存在差异性尚未得到明确回答。本研究以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直接考察自我模型与他人模型分别以怎样的方式预测婚姻满意度。研究使用问卷法对112对老年夫妻的内部工作模型、夫妻依恋取向、婚姻满意度等进行了测量,采用中介模型、交叉互倚模型以及方差分析分别从被试个体、夫妻主客体效应、以及夫妻匹配模式三个分析视角考察了依恋的两种内部工作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性。结果发现,相比他人模型,老年人自我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更为密切,且可以通过夫妻依恋双维度对其产生影响。但同时也发现,老年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受到夫妻角色差异的影响:对于丈夫而言,自我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更为紧密,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主导地位有关;而对于妻子而言,他人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更为紧密,这可能与女性在社会互动中更倾向于关系导向有关,也可能是传统文化中的夫为妻纲对老年女性的影响使然。

  • 多巴胺系统多基因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U型关系:母亲消极教养的调节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08

    摘要: 多巴胺活性与攻击相关的脑功能活动呈倒 U 型关系。本研究对 1044 名汉族青少年(初次测评时 M age = 13.32 0.49 岁, 50.2%女生)的攻击行为进行间隔一年的两次测评,采用多基因累积分范式考察多巴胺系统的多基因功能积分与青少年攻击行为间的关系以及母亲消极教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多巴胺系统多基因累积分二次项与母亲消极教养的交互影响两个时间点的青少年攻击行为:在较高母亲消极教养条件下,携带较多或较少低多巴胺活性相关等位基因的青少年表现出高水平的攻击行为,呈 U 型关系;在较低母亲消极教养条件下,多基因累积分二次项与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关系不显著。本研究为多巴胺系统基因的联合效应与母亲消极教养调节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基因作用机制提供证据。

  • 汉语听觉阈下启动效应:来自听觉掩蔽启动范式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07

    摘要: 使用汉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采用听觉掩蔽启动范式,通过3个实验考察汉语听觉阈下启动效应。结果发现,真词的听觉阈下重复启动效应显著,并且听觉阈下重复启动效应不受启动、目标发音者性别一致性的影响。但真词的阈下语音、语素和语义启动效应及假词的阈下重复和首字启动效应都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听觉通道阈下呈现的汉语双字词的词汇水平信息可以得到无意识加工。汉语双字词的听觉阈下启动效应可能是基于启动词整词表征的无意识激活。

  • 计算文化心理学:基于大数据的文化变迁与文化地理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工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07

    摘要: 随着大数据技术与文化心理学的融合发展, 计算文化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逐渐兴起, 大尺度、近乎全样本的文化心理分析真正得以实现。计算文化心理学关注的文化变量主要围绕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一文化心理学使用最为广泛的维度展开, 分析方法包括特征词典、机器学习、社会网络分析、仿真模拟等, 分析思路包括时间维度上的文化变迁效应以及空间维度上的文化地理效应。当然, 计算文化心理学在为传统文化心理研究提供新方法、新范式的同时, 也存在解码失真、样本偏差、词语多义性、隐私风险等局限, 未来研究应重视变量理论解释、文化动态演化分析、学科深度整合、生态效度等问题。

  • 左侧额中回参与汉字视觉空间分析的fNIRS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07

    摘要: 左侧额中回(MFG)是汉字阅读脑机制研究发现的一个典型脑区,它表现出在汉字阅读中的特异激活,一种普遍的解释认为其负责了汉字独特的视觉空间加工。但是,该解释没有得到直接的证据支持。本研究操纵汉字材料的视觉呈现空间频率,使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技术对此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构建3(字类型:真字、假字和非字) 3(空间频率:完整频谱、低空间频率和高空间频率)的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记录被试在完成重复刺激检测的one-back任务时MFG的血氧浓度变化。结果发现左侧MFG表现出显著的字类型主效应,即假字比真字和非字需要更多MFG的激活;而且,左侧MFG还表现出显著的字类型与空间频率的交互作用,即在低空间频率条件下假字比真字和非字具有更强的MFG激活,而在另两种频率条件下并没有发现字类型的显著激活差异。结果表明左侧MFG的确对汉字的空间信息敏感,尤其是在需要更多字形/正字法加工的假字条件下以及对低空间频率信息的加工上都需要更多MFG的激活。研究结果为左侧MFG参与汉字正字法信息的视觉空间加工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 消费决策中的零:零价格效应和零比较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04

    摘要: 数字0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性(最小的自然数和不可作为被除数),当其与商品的价格维度和属性维度相结合时会对消费者的决策产生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商品的零价格和零属性会对消费决策产生影响,即零价格效应和零比较效应。情绪和社会规范是零价格效应产生的心理机制,参照依赖则是零比较效应产生的心理机制。商品价格、商品类型和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是零价格效应的边界条件;而选项的数量是零比较效应的边界条件。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不同商品类型、不同社会规范、价格-损失与价格-质量、注意等角度对零价格效应进行深入研究;也可以从结构匹配模型和齐当别模型的角度进一步探索零比较效应的比较机制;可以探讨价格是否能被视为商品的坏属性,进而讨论零价格效应和零比较效应二者之间的关系。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