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4-3
  • 亲子对话中父母教养行为与5~6岁儿童行为反应的动态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9

    摘要: 父母教养和儿童行为存在密不可分的双向作用,但少有研究在微观层面检验亲子互动进程中的儿童驱动效应与父母驱动效应。本研究考察了113对5~6岁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在冲突对话中的行为表现,基于贝叶斯统计构建动态结构方程模型,捕捉实时互动引发的父母教养行为和儿童行为反应的变化,并通过回归分析考察父母和儿童行为对对话结局的影响。结果发现:(1)儿童在15s间隔内的消极行为反应能够正向预测随后15s父母的非支持性教养行为;(2)儿童的积极行为反应对对话结局起主要预测作用,儿童行为反应的积极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冲突的建设性解决。这些结果从微观层面验证了儿童驱动效应,强调了儿童反应在亲子互动中的重要作用。

  • 夙敌之争影响决策者创新识别的双刃剑效应及其认知深度和广度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8

    摘要: 面对激烈竞争,决策者能否准确识别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方案,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和发展。决策者的创新识别已成为组织创造力和创新研究的重点议题。然而,创新识别的已有研究忽略了决策者之间竞争因素的重要影响,无法全面揭示决策者的认知偏差及导致偏差的内在机制。企业创新过程中,决策者常常与领域接近、实力相当的对手长时间较量,普通竞争演变为夙敌之争。鉴于此,本项目基于夙敌之争的理论视角,探讨决策者间的竞争如何影响双方创新识别的准确性。拟综合采用实验室和现场实验、档案分析等研究手段,设计4个研究探讨夙敌之争对决策者创新识别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揭示认知加工深度和广度路径的中介作用,并在决策者-决策者二元结对水平探寻其边界条件。本研究从夙敌间竞争角度切入,有望更准确地诊断决策者创新识别的偏差以及导致偏差的内在机制,以帮助决策者更好认识和防范偏差。

  • 心理学与脑科学研究中的样本代表性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3-28

    摘要: 心理与脑科学以人类被试作为研究对象,其结果的可推广性(generalizability, 也称为普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样本的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但心理学与脑科学研究中样本的代表性长久以来受到诟病。当前研究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1) 样本信息的缺失,大部分研究仅报告了被试的性别、年龄与国别,而被试的种族/民族、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等重要信息较少被报告,且从时间上看,这种状况未出现根本性改变;(2) 从已报告的信息来看,当前样本的代表性不足:女性被试多于男生,集中于西方的、年轻的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而中老年人、受教育水平较低人群及低收入人群较少被研究者关注,亚洲人/亚裔、黑人/非洲裔、西班牙裔/拉丁裔人群同样较少受到关注,从国别角度来说,亚非拉国家尤其是非洲、拉丁美洲与中东地区的人群较少出现在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中。以上两大问题的产生可能主要存在如下原因:方便取样法作为主要的取样方法;欧美研究者主导了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整体上忽视文化以及不同人口因素的影响;研究者自身存有偏见。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研究者、学术组织、期刊编辑和基金资助方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提升样本代表性将有助于让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更广泛的群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职场正念的人际影响及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8

    摘要: 职场正念在人际领域的益处日渐凸显,有必要厘清其在概念发展和人际作用方面的新趋势,为组织塑造积极的职场环境提供启发。研究揭示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职场正念概念发展趋势: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前者关注职场背景下概念与测量的统一趋势以探索有益的结果集合,后者侧重挖掘正念嵌入人际互动的过程机制;职场正念通过四种关联机制对质量和功能相关的人际结果产生影响:(1)在互动中通过开放的注意力捕捉信息以协调相互依赖工作的知识关联;(2)降低与内外部情绪体验相关的自我推断并强化与他人之间归属、支持和关怀的情感关联;(3)在互动中促进资源积累与抑制资源流失的资源关联;(4)导航资源流动方向与影响价值交换意愿的交换关联;资源和交换关联机制可辅助促进知识和情感关联机制。未来需更深入地探讨职场正念在数字化和AI 技术、远程办公及职场多样化、公平与包容性文化和污名化管理等挑战性工作领域的人际作用。

  • 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支持、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现状及其相关性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8

    摘要: 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支持、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现状及其关系,为职业院校开展师资队伍改革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2023年9月-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对我省5所职业院校282名教师展开调查。结果 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支持感得分为(3.36±0.39)分、心理资本得分为(4.10±0.49)分、工作投入得分为(3.52±0.54)分;三者间均呈正相关(r=0.943,r=0.884,r=0.898,P<0.01);组织支持和心理资本对教师工作投入具有直接正向作用,且心理资本在组织支持和工作投入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占比18.05%)。结论 职业院校教师组织支持、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均处中等水平,心理资本和组织支持对教师工作投入均具有积极效应。故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强化提高对教师的组织支持和心理资本投入水平,提升其职业价值感和使命感,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 稀缺类型与调节定向匹配对健康行为决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8

    摘要: 本文以健康信念模型和调节定向匹配理论为基础,通过细分稀缺类型——需求性稀缺和供应性稀缺,并纳入调节定向动机这一个人特质,探讨稀缺类型和调节定向动机的匹配对健康行为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一调查了全国不同地区HPV疫苗稀缺类型对接种意愿的影响。研究二在实验室情景下考察稀缺类型与调节定向动机的匹配对健身、体检以及疫苗等健康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三在实验室情景下进一步探讨匹配关系的中介机制,并纳入真实健康行为指标验证稀缺类型与调节定向动机的匹配效应。结果发现:调节定向动机与稀缺类型匹配对健康行为有促进作用,促进定向个体在供应性稀缺条件下健康意愿更强,预防定向个体则在需求性稀缺条件下健康意愿更强;价值感知在调节定向动机与稀缺类型匹配对健康行为决策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特质调节定向动机与稀缺类型的匹配对实际健康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该研究将稀缺的相关研究拓展到健康行为领域,为制定与个人特质匹配的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研究基础。

  • 相知在急难, 独好亦何益:二元互动视角下情境和自我关注对人际情绪调节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8

    摘要: 研究旨在考察影响人际情绪调节的关键因素。实验1采用情绪选择范式, 发现双方情绪一致时调节效果更好, 不一致时则优先调节负性情绪。同时, 策略匹配度仅在调节负性情绪时受到调节者情绪状态的影响。这可能是调节者分配部分认知资源于自我调节所致。因此, 实验2设置情绪一致情境的同时操纵调节者的注意资源, 发现仅在负性状态下, 关注自我组的人际调节效果更差, 策略匹配度更低。这就表明: (1)对负性事件的人际情绪调节效果优于正性事件。(2)人际情绪调节存在情绪一致性效应。(3)关注他人仅在调节负性情绪时能有效提高策略匹配度和调节效果。

  • 心理学视野下的累积文化演化:理论发展与解释流派整合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提交时间: 2024-03-27

    摘要: 累积文化演化是文化演化的一个重要子集,侧重关注文化的逐渐累积,指的是文化在传递和修改的过程中,在复杂性、效率性等方面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虽然累积文化演化是一个跨学科概念,但却有着浓厚的心理学底色。心理因素尤其是认知因素在其概念框架和解释流派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认知的重视推动了累积文化演化的理论发展和解释流派的整合。未来研究可以从理论发展角度进一步明晰累积文化演化的衡量标准,从解释流派整合角度探明累积文化演化的过程与细节,以及从心理学角度更深入考察心理因素对累积文化演化的影响。

  • 易受PUA个人特质量表与PUA关系的特征表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4-03-25

    摘要: 目的: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人特质与受PUA可能性之间的关系,编制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易感PUA人群的个人特质量表及PUA关系的基本特征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结合文献检索、建构理论模型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形成初始问卷;易受PUA个人特质量表选取1188名成年人作为被试,PUA关系表现特征量表选取1188名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亲密关系的成年人作为被试,分别对被试的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两份问卷均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量表一易受PUA个人特质量表包含4个维度,共20个项目,因素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RMSEA=0.060, CFI=0.937, IFI=0.937, TLI=0.924, SRMR=0.042;量表二PUA关系的表现特征量表包含6个维度,共计29个项目。RMSEA=0.053, CFI=0.925, TLI=0.919, GFI=0.913, SRMR=0.059。量表一总量表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79-0.909之间,量表二总量表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97-0.970之间。结论:易受PUA个人特质量表及PUA关系表现特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良好,可以用作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人特质与受PUA可能性研究时的测量工具之一。

  • 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元分析: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5

    摘要: 成就目标定向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诸多研究探讨了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内在联系,但二者之间相关性的大小、中介和调节机制仍存有争议。因此当前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检验效应量的可靠性、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以及一系列调节效应。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67篇,含206个效应量。结果发现:(1)掌握接近目标和表现接近目标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而掌握回避目标和表现回避目标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且各指标与学业成绩存在稳健的弱相关。(2)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受到年龄阶段、测量工具的影响,不受性别比例、成绩类型的调节。(3)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在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但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只存在于中学组,在大学组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 家庭教养方式与中国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关系:系列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5

    摘要: 以往元分析研究多考察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积极发展结构中单一变量的影响,未见有研究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积极发展整体性构念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积极青少年发展观视角,以中国青少年为样本,纳入学业成就、自尊、复原力三个变量进行系列元分析(206篇文献、1822个独立效果量、被试总量达到109968)。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积极发展3个核心构念总体均呈显著相关,积极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积极发展总体呈中等正相关,消极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积极发展总体呈较低负相关,且女性比、受教育阶段的调节效应显著。上述结果对全面、深刻认识中国文化背景下家庭教养方式的发展资源价值,进而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记忆辨别力受老化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4

    摘要: 记忆辨别力是对相似的记忆经验进行准确辨别的能力,其依赖于名为模式分离的神经计算机制,在人类被试中,通常使用记忆相似性任务对其进行测量与研究。在老化过程中,老年人的记忆辨别力会出现十分明显的衰退,这种衰退与海马、内嗅皮层等内侧颞叶的结构和功能衰退以及其他新皮层结构和功能老化关系密切。由于记忆辨别力高度依赖于内侧颞叶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因此,它能够反映出认知障碍发展早期的异常脑结构和功能变化,使得记忆相似性任务具备了应用于认知障碍早期识别的巨大潜力。未来研究需要采用更精细的成像技术单独考察海马齿状回和CA3亚区在记忆辨别中的作用及其老化的影响,并更多关注前额叶等新皮层结构老化影响记忆辨别力的神经机制,同时也需要建立大样本前瞻队列来验证记忆相似性任务在认知障碍早期识别中的有效性。

  • 团队时间领导的概念内涵及其对团队和个体效能的影响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4

    摘要: 时间是组织中最为重要的无形资源。团队时间领导作为提升组织内部时间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深受关注。基于已有的研究发现,团队时间领导的概念内涵仍存在一定分歧、对团队和个体效能的作用机制探讨尤显不足。因此,本研究将紧密围绕“时间”这一内核,在明晰团队时间领导的概念内涵、开发本土化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展开系列研究,探讨团队时间领导对团队和个体效能的多层次作用机制。该研究不仅能够对团队时间领导的理论发展做出显著贡献,也对团队及组织的时间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中庸思维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道德中心性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24-03-23

    摘要: 近年来,研究者们已较为一致地认识到中庸思维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然而其潜在的作用机制还不甚明晰。以往研究表明,当个体能较好地协调代表“利己”的能动动机和代表“利他”的共生动机时,就会拥有相对高的道德中心性水平。道德中心性体现了内部动机系统的平衡状况,其能降低内在动机之间的冲突,促使两种动机相互支持、相互激励。道德中心性或许在中庸思维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发挥了潜在中介作用。当前对于个体道德中心性的测量存在较为成熟的评估方法——Values Embedded in Narratives(VEIN),但其涉及到对个人奋斗文本的价值观编码工作,因此测量过程较为复杂且人力成本较高。然而,近几年大型语言模型(比如ChatGPT)的发展显示出了其卓越的上下文理解能力,为心理学领域的文本分析和编码工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研究希望借助大型语言模型前沿技术,将其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编码工作,降低个体道德中心性测量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以及人力成本,同时探究中庸思维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了解文化是如何通过影响道德中心性进而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研究一通过提示工程设计差异化提示词来训练GPT-3.5 Turbo识别个人奋斗中包含的价值观(成就/权力/博爱/仁爱),并对识别准确率、精确率和召回率进行评估,以得到符合要求、满足应用条件的识别模型。在研究二中将上述模型应用于道德中心性的测量中,验证道德中心性在中庸思维对心理健康(抑郁和焦虑)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GPT-3.5 Turbo大型语言模型在识别权力、成就、博爱和仁爱价值观的准确率不低于0.80,展现了ChatGPT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2)道德中心性在中庸思维对抑郁/焦虑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高中庸思维的个体能更有效地整合能动与共生动机,增强其道德中心性,从而降低个体的抑郁/焦虑水平。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大型语言模型技术突破了传统心理学研究技术上的限制,探究了中庸思维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验证了道德中心性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一方面证明了大型语言模型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潜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我们对文化因素影响心理健康机制的认识,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基础,启示了政策制定者,可以尝试发挥中庸文化优势,倡导重视个人发展同时注重集体福祉的价值观,帮助民众形成协调的思维模式,维护和促进人民精神健康与社会的良性发展。

  •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道德中心性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24-03-23

    摘要: 近年来,研究者们已较为一致地认识到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然而对于其内在的心理作用机制还不甚明晰。经济环境作为个体所处的宏环境,塑造着人们不同的价值观,使个体拥有不同水平的动机取向。以往研究表明,当个体能较好地协调代表“利己”的能动动机和代表“利他”的共生动机时,就会拥有相对高的道德中心性水平。道德中心性体现了内部动机系统的平衡状况,其能降低内在动机之间的冲突,促使两种动机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帮助个体高效实现个人价值,通过寻找生活意义提高幸福感,进而减少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因此,道德中心性或许在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发挥了潜在中介作用。本研究希望探究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如何通过影响道德中心性进而影响民众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丰富心理健康领域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以提升公众的心理福祉。借助社交媒体大数据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我们利用地区微博用户发布的帖子,通过心理语义词典提取代表群体道德中心性以及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词频特征,采用面板数据分析考察收入分配不平等如何通过道德中心性影响地区群体的负面情绪和自杀风险。研究结果证实了道德中心性在地区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群体负性情绪/自杀风险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越高的地区往往伴随着越低的群体道德中心性水平,进而导致该地区群体的负性情绪/自杀风险增加。

  • 道德之一元论与多元论:缘起、内涵与论争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19

    摘要: 一元论与多元论之争是道德心理学领域近些年最为活跃的理论交锋之一。道德一元论认为所有外在的道德现象与内在的道德结构都可以用一种因素来解释。道德多元论则认为道德不能只用单一因素来解释,而是存在多个不同质的道德维度,且具有文化敏感性。对应道德理论和道德基础理论是这场争议的典型代表。双方就伤害的解释力、道德失声现象、模块化道德与洁净维度独立性等方面展开论争。未来研究应从三个具体方面进一步探索道德之一元论与多元论难题,进而保持道德心理学领域的理论活力。

  • 后疫情时代青年新冠感染人群的自助心理干预—基于GPT-4构建PST聊天机器人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18

    摘要: 为了帮助青年新冠感染人群在疫情结束后恢复和发展心理健康平衡状态, 我们开发了可以作为现有心理健康资源补充的在线自助心理干预机器人。首先, 我们利用提示工程技术,基于大语言模型GPT-4构建擅长问题解决疗法 (Problem-Solving Therapy, PST)的聊天机器人。然后进行预测试和正式实验 来验证聊天机器人的有效性。预测试的结果表明聊天机器人在与用户的交互过程 中遵守问题解决疗法的核心工作步骤。正式实验的结果显示,PST聊天机器人在 问题识别和问题解决维度上的表现好于普通聊天机器人,说明PST聊天机器人可 以帮助用户更快定位困扰自己的问题和以及制定出可行的问题解决计划。但在关 系质量维度上PST聊天机器人与普通聊天机器人没有差别,也没有在性别和新冠 后遗症这两个因素上发现对两种聊天机器人的评价有差异。说明PST聊天机器人 的人机关系质量没有显著提升,但聊天机器人的普遍可接受性和广泛适用性仍在 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优势。研究结果支持大语言模型在创新性实现心理自助干预 方面的可能性。

  • 基于HPV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的人格与信息说服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3-17

    摘要: 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疫苗接种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年轻人对于接种HPV疫苗犹豫不决。研究表明,信息说服是提高疫苗接种率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将聚焦说服信息内容,探究影响因素和个体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通过在线招募284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包含不同影响因素信息的说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更有效的影响因素对产生促疫苗接种的说服效果是必要的,并且个体的大五人格特征会对信息的说服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本研究可为疫苗接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对于促进公共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抑郁症疼痛加工的行为特征及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15

    摘要: 生理疼痛和心理疼痛是抑郁症常见的两种疼痛类型,它们的共存给抑郁症的及时诊断、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提升带来了挑战。通过综述文献可发现相比健康被试,在行为指标方面,抑郁症在不同类型的生理疼痛上表现出不一致的疼痛敏感性,在心理疼痛上表现出疼痛阈限更低、持续时间更长和痛苦感更强等特点;在神经机制方面,抑郁症患者生理疼痛与心理疼痛的特征模式与健康被试相似。未来研究可以注重探究两种类型疼痛-抑郁共病的特点,厘清抑郁症疼痛加工的影响因素,探讨抑郁症的生理疼痛加工和心理疼痛加工的共性和差异性,阐明抑郁症伴随疼痛的功能性神经学变化,为更精准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 基于信号检测论的错误信息鉴别层级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13

    摘要: 在错误信息鉴别的研究领域,系统2动机性推理理论和经典推理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影响个体错误信息鉴别的因素,但两者在认知能力的作用解释上存在分歧。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引入情绪、信息特征和个体立场及其深层次动机等因素,进一步完善基于信号检测论的错误信息鉴别层级模型,旨在深化对不同因素如何影响错误信息鉴别的理解。该模型通过区分不同因素对信息鉴别中辨别敏感性和判断标准的影响,不仅有效地调和了系统2动机性推理理论和经典推理理论在认知能力作用观点上的分歧,也为理解错误信息鉴别的复杂机制提供了更为细致和结构化的分析框架。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